
\罗斯福新政
教案.docx
课件.ppt
课件共26张,教案约5170字。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
2、通过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设置历史情境,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图片教学法、表格法、比较教学法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4、通过对历史人物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对罗斯福应对危机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依据:到底是什么样的新政不仅使美国度过危机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这个问题是学生必须要分析并掌握的重点知识。)
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依据: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起怎样的作用?这个问题是学生感到迷惑的,因而是难点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
以罗斯福总统竞选口号“happy days are here again…”导入,
设疑: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么?
设计理念: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确新政的时代背景,从而为学习新政的内容作铺垫。
活动2【讲授】教授新课
(一)新政背景
问题探究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材料一:当时的美国幽默小品说:“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旅店的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
①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
材料二:1932年9月《幸福》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约占全国总人口28%的人无法维持生计。胡佛村、胡佛屋、胡佛汽车等现象在各地出现,胡佛成了贫困的代名词。
②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