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秘密》同步练习
- 资源简介:
约11930字。
苏教版语文实用阅读选修《花的秘密》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赡养/擅离职守 麻痹/俾众周知 职称/称心如意
B.媲美/筚路蓝缕 对峙/恃才傲物 牢笼/烟笼雾锁
C.马厩/一蹴而就 缱绻/卷帙浩繁 宁可/宁死不屈
D.驿站/自怨自艾 船舷/弦外之音 行伍/字里行间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shàn,bì/bǐ,chēng/chèn;B项,pì/bì,zhì/shì,lóng/lǒng;C项,jiù/cù,quǎn/juàn,nìng;D项,yì,xián,háng。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千灯湖的景观既表现了岭南水乡的风光特色,又体现了“自然•人•社会”的主题。景区周围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长廊如带,曲折环绕;楼阁高耸,穿云裂石。每当夜幕降临,千灯竞放,湖光灯色,交相辉映,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A.鳞次栉比 B.穿云裂石 C.心旷神怡 D.流连忘返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鳞次栉比: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B项,穿云裂石: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不能用来形容建筑。C项,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D项,流连忘返:比喻喜欢某种事物而忘记离开,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黄花城长城地处京师北门,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要塞,因此这里的长城用石条筑就,工艺精湛,堪称“固若金汤”,又名“金汤长城”。
B.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信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C.教育部官员称教育投入不足GDP 4%系因财政收入低。一些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在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中占GDP都达到了4%或者5%,而我们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虽在不断增长,但距离4%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D.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答案:D
解析:【分析】A项,构不成因果关系;B项,成分残缺,缺少“具有”一词的宾语,应在“显示实时输入状态”后加“的功能”;C项,介词结构“在……中”吞并了主语,应去掉。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没有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 ,而这三项论题,均含有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并为国内外有识之士瞩目。
①但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
②儒学所涉及的主要内容,简要而言就是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
③也涉及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
④从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
⑤因此,有人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可以称为是一种盛世之学
A.③①⑤②④ B.①③⑤②④ C.③①④⑤② D.①③④⑤②
答案:C
解析:【分析】从第②句必须接后面的“而这三项论题”,可排除A、B两项,如选择D项,虽说第①句可以和前面的句子构成转折关系,但第③句就没有着落了,故选C项。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排列句子顺序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多读好书,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另外,要注意题干中某些句子中的内在联系,以及出现的提示性的词语。
5.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毗邻/脾气 绮丽/倚仗 着陆/着凉 B.肋骨/勒索 蒿草/枯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