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经济政策》ppt27
- 资源简介:
\古代的经济政策
学案.doc
课件.ppt
课件共49张,教案约5430字。
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考纲要求:土地制度;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
●课标提示: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自主学习
一 、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是什么样的土地制度?有何特点?夏、商、周是什么土地制度?其性质是什么?这种土地制度什么时候开始遭到破坏?遭到破坏的原因有哪些?
2、春秋时期,鲁国等一些诸侯国进行的税制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3、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什么?怎样确立的?这种制度有什么弊端?造成了什么危害?历代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抑制措施?
二、“重农抑商”
1.封建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是什么?谁最早提出的?具体内容?有什么积极作用?
2.西汉初年,汉武帝采取的“重农抑商”的措施有哪些?起到了什么作用?
3.明清时期采取了哪些“重农抑商”的措施?造成了什么影响?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朝实行“海禁”的原因是什么?具体是怎样规定的?
2.“闭关锁国”的含义是什么?清朝“闭关锁国”的原因是什么(包括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客观原因)造成了什么危害?
易错易混易漏点辨析
1. 从战国时期开始形成,中国土地私有制存在了2000多年。土地私有制被废除的标志是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2.封建政府限制土地兼并的原因:地主官僚和贵族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农民土地,甚至国有土地,封建国家、农民控制土地数量急剧减少,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土地兼并的实质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其影响有: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历朝政府都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目的是维护小农经济,防止社会矛盾激化,以维护统治;另外达到增加政府收入。
3.关于均田制:(1)目的:封建国家为了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
(2)内容:政府按性别、年龄把无主的土地分给少地或无地的农民。分露田和永业田,露田是所授土地中的主要部分,只能使用,不能买卖;永业田可不交还国家,用世袭耕种。授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服徭役和兵役。(3)时间:北魏至唐朝前期(4)性质:封建国家土地国有制。均田制通过使失地农民转化为自耕农的方式,与地主阶级争夺劳动力以及税源和兵源,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4.关于租佃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