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00字。
雨霖铃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雨霖铃》。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第三册第二单元的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包括风格、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目标:
1、领会唐诗、宋词的艺术特点
2、具体领会唐代几位诗人以及宋代几位著名词人的艺术风格。
3、初步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
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以“离情”为线索,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是柳永的代表作。
本课共有两篇教读课文《雨霖铃》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篇是婉约派代表作,一篇是豪放派代表作。我选择《雨霖铃》这首词是为了让学生对婉约派风格有一个大致了解,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根据教材特点及《大纲》要求,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目标
1、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
2、了解柳永及“雨霖铃”词牌
第二、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第三、情感目标
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
教学重点:
1、“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2、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名句的鉴赏方法
二、 学情介绍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但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在初中时已有接触,高一时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采桑子·重阳》,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 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讨论—鉴赏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对此,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诵读法、想象意境法、拓展法等。
四、 学习方法
这是一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朗读鉴赏课,因此我安排以下三个步骤的学法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