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55(2份)
- 资源简介: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课件(26张) (2份打包)
教案.doc
课件.ppt
共26张。线索指导,自主学习,含教案,约6060字。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新课程《历史》必修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第三课,介绍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一条主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
三个内容: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汉至元朝中央政治制度演变中的重要制度(如汉削弱相权、隋唐三省六部制、宋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使、元朝中书省),认识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2.识记汉至元朝地方政治制度演变中的重要制度(如汉郡国并行与王国问题解决,唐节度使与藩镇割据,宋收地方军事、行政、司法和财政权,元朝建立行省制度、宣政院和宣慰司等),认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3.识记汉至元朝的选官制度的演变(如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科举制),认识封建君主通过控制人才的选拔与任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通过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汉元政治制度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学会从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角度出发,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3.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重点难点】
1.重点:从汉至元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
2.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学情分析】
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与自己制作的本课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感悟,互动创新”教学模式、图表法等。
【教学过程设计】
◆有机导入: 展示材料:《好了歌》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
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
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
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
说一说皇帝愁什么?该诗歌反映了哪些矛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中的矛盾:中央集权存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君主专制存在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线索指导:
一条主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
三个内容: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
◆本课知识结构:(板书)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 地方制度的变化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 中央制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