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7年上学期期终考试高一全科试卷(9科9份,含听力)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全科试卷 / 高一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mp3
  • 资源大小: 12.88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7/14 21:43:5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7月)
2017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英语.mp3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益阳市箴言中学2017年上学期高一期终考试地理试题.doc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益阳市箴言中学2017年上学期高一期终考试化学试题.doc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益阳市箴言中学2017年上学期高一期终考试历史试题.doc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益阳市箴言中学2017年上学期高一期终考试生物试题.doc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益阳市箴言中学2017年上学期高一期终考试数学试题.doc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益阳市箴言中学2017年上学期高一期终考试物理试题.doc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益阳市箴言中学2017年上学期高一期终考试英语试题.doc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益阳市箴言中学2017年上学期高一期终考试语文试题.doc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益阳市箴言中学2017年上学期高一期终考试政治试题.doc

  益阳市箴言中学2017年上学期期终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时量:120分钟   总分 150分
  答题说明:
  1.本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生请使用黑色中性笔和2B铅笔作答。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2分,每小题4分)
  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感特质与吟诵
  叶嘉莹
  中国古典诗歌自始即以其能予人直接的感发之力量为最基本的特色。说到作诗,一定是“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即看到外界的景物情事使内心感动,然后用诗歌表达出来。所以说,人心是不能够死的。辛弃疾有两句词:“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意思是,每一棵松树、每一根竹子都是我的朋友,山上的一只鸟、一朵花都是我的弟兄。人就要有爱惜和关怀宇宙万物之心。
  到了南北朝,钟嵘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他认为天地间阴阳二气的运行感动了万物,万物的生长变化又感动了人心,引起人性情的摇荡,而借以表现这种感动和摇荡的最好方式就是诗歌。
  所谓心与“外物”的相感,乃是兼有外界时节景物(物象)与个人生活遭际(事象)二者而言的。使人心动的,除了外在的、大自然的景物外,人世间的生死离别的现象更加使人心动。如杜甫写在天宝乱离年间的诗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果看到沿途有饥饿冻死的人,难道不会关心吗?所以,这就是我们学习作诗的一个真正的动机和兴起。学习诗,不仅使人心不死,更可以使人对宇宙万物、社会有一种关怀。
  从周朝开始,我们中国人就非常注重诗歌的吟诵。《周礼》中曾记载:“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这里“兴”指读诗时应具有一种感发的能力,就是“心”只要心动,就会兴发,就有感动。因此,教学应先要培养出一种兴发感动的能力。“道”就是引导的意思,是指对于感发指向的一种导引以及告知诗歌所表达的意思。为了能对诗歌可以随时随地地感发,并且可以灵活自如地运用,于是又提出了“讽”与“诵”的要求。古人云:“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就是说诗不但要背,且读诗时还要有节奏。因为吟诵的时候,感情是随着声音而活动的;随着声音的韵律,有一种感情在内心徘徊流动。
  当有了背读吟诵的训练后,就可以有“言”和“语”的练习了。“发端曰言,答述曰语。”“言”和“语”是引用诗句以为酬应对答的一种练习。举一例说明:晋国公子重耳被其父宠爱的一个姬妾所害,遂周游列国,见到秦国穆公。秦穆公背《诗经》中的一段诗,重耳也背一段诗,两个人就此结成盟友。秦穆公送公子重耳回国做国君,还把女儿嫁给他。这种以诗对答便是“言、语”。将诗歌吟诵用于外交,即“言”;用诗回答,即“语”。由此可见,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教学训练中,吟诵所占有的重要位置,以及其源流之久远悠长。(有删改)
  1.下列关于诗歌“情动于中而行于言”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诗人看到外界的景物,引起了一种内心的感动,然后用诗歌的形式将这种感动表达出来,进而成为能够“情动于中而行于言”的诗作。
  B.要想做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人心是不能够死的。只要有爱惜和关怀宇宙万物之心,就可以写出佳作。
  C.辛弃疾的“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这两句词充分体现了“情动于中而行于言”的特点。
  D.钟嵘认为诗歌是万物的生长变化感动人心,引起人性情的摇荡的表现,也表明了“情动于中而行于言”的特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从辛弃疾的观点看,世间的每一种事物,都可以成为人类的朋友,而万物的生长变化,也都可以成为写作诗歌关照的对象。
  B.杜甫写在天宝乱离年间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一种对外在的、大自然的景物的关怀。
  C.作者认为,学习诗,可以使人心不死,而且,还可以使人对宇宙万物、社会有一种关怀。
  D.不但要背诗,且读诗时还要有节奏。吟诵的时候,感情随着声音而活动,这样,便会有一种感情随着声音的韵律在内心徘徊流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注重诗歌的吟诵,从周朝便已经开始了,《周礼》中曾记载的“兴”,指的就是读诗时应具有一种感发的能力,就是“心”。
  B.吟诵诗歌,需要心动,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培养出一种兴发感动的能力,便可以产生感动。
  C.“讽”与“诵”,是在“兴”与“道”的基础上提出的吟诵诗歌的要求,可以使人达到对诗歌随时随地地感发,灵活自如运用的地步。
  D.“言”和“语”是吟诵诗歌的最高要求,晋国公子重耳便是通过这种方式与秦穆公结成盟友,最终回国做了国君。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选择题每道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22分)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