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60字。
福建省福安市新课程2005—2006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检测
语 文 试 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学海拾贝(21分)
1、请你用最漂亮的字抄写下面的名言。(3分)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参差( ) jīn角( ) 弄巧成拙( )
烙( )印 绰( )号 与日jù( )增
3、参照加点的文字,将下面句中划线的部分删改成两个三字短语,使整段话更加整齐、和谐,想一想,你肯定做得到的。(2分)
生活中有许多神秘而美好的东西,似乎难以寻觅,难以理解,难以登堂入室,但只要你有勇气,善于思考问题,敢于付诸行动,美好神秘的世界之门会向你敞开,原来它是虚掩着的。
划线的部分改为:
4,2008年的奥运会吉祥物是五福娃,你喜欢他们吗?请说明理由。(2分)
5、按要求默写诗句。(1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
(3)《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课外辅导员;他的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中所描绘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故人庄》中描写田园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游山西村》中反映人生哲理,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书滋味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1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降大任于是人:( ) (2)苦其心志:( )
(3)人恒过:( ) (4)发于声,而后喻:( )
2、选择下列句子的正确译文。(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A、通过那样的途径使他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使他(不断)增长才干。
B、因此惊动他的心,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缺乏的才能。
C、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使他动了心,忍住了性子,增长了才干。
D、所以惊动他的心,使他学会忍耐,(这样)只能使他没有才午。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A、出国打仗如果没有抵抗国外敌人的猛将,那个国家常会灭亡。
B、在国外,如果没有抵抗敌人的猛将,那个国家常会灭亡。
C、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祸患,(那么)这个国家就时时有灭亡的危险。
D、出兵打仗,敌人的国家就一定会灭亡。
3、用文中的语句或词语回答下列问题。
全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3分)
4、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2分)
答:
(二)(10分)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的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5、用原文填空:作者认为,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不苦的原因是□□,老、死不苦的原因是口口,真正的痛苦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6、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2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