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首》教学案2
- 资源简介:
约15990个字。
八下第六单元◇30诗五首教、学案
河南光山县南向店乡第一初级中学向芳传 QQ276396526
诗
五
首 饮酒(其五) 七言律诗 陶渊明 精读课文 一教时
行路难(其一) 七言绝句 李白 精读课文 一教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七言律诗 杜甫 精读课文 一教时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精读课文 一教时
己亥杂诗 龚自珍 精读课文 一教时
能力训练与提升 二教时
教学时间:七课时总课时()
教时 课型 具体时间
第一课时
新
授 月 日 星期 午 节
第二课时 星期
第三课时 星期
第四课时 星期
第五课时 星期
第六、七
课时 能力训练 星期
星期
教与学目标:
1、 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重点与难点:
【重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难点】1、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体会文章通过不同角度表现山川之美。
教与学方法诵读教学法;.互动研讨法;练习法。
第一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饮酒》作者、作品:见《高效学案》
二、预习检查1、读准字音
庐(lú) 喧(xuān) 篱(lí) 樽(zūn) 箸(zhù) 怒号(háo) 兀(wù)
罥(juàn) 长(cháng) 坳(ào) 顷(qǐng) 衾(qīn) 厦(shà) 庇(bì)
2、读准节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读通诗意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三、学习《饮酒》合作交流
1、《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
2、《饮酒》通过写诗人隐居南山闲适、恬淡的生活,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生活情趣。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一、二句写自己在人世间结庐而居,却无的烦恼。三、四句自问自答,正是因为
,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即心静境自静。后六句为第二层次,写诗人从对自然景物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哲理的启迪。,
尽显自然和谐之美。九、十句深刻地指出大自然中含有人生的“真意”,只能用心体味,却难以言传。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4、“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是什么描写?跟前两句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修辞手法是什么?你怎么理解这两句?
7、“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的“真意”指什么?
8、这首诗中“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被视为名句而流传千古,请你谈谈对这些诗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