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4000字。
目 录
第一部分 阅读
第一单元
1 药
2 项链
3 陈奂生上城
4 守财奴
第二单元
5 林黛玉进贾府
6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7 失街亭
8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第三单元
9 雷雨(节选)
10 茶馆(节选)
11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
12 三块钱国币
期中测试
第四单元
13 窦娥冤(节选)
14 长亭送别
15 闺 塾
16 哀江南
第五单元
17 陈情表
18 祭十二郎文
19 愚溪诗序
20 赤壁赋
第六单元
21 逍遥游(节选)
22 滕王阁序
23 柳毅传(节选)
24 促 织
期末测试
第二部分 写作、口语交际
第一单元 作点辩证分析
第二单元 札记·随笔
札 记
随 笔
第三单元 小小说
第四单元 寓言故事与科幻小说
第五单元 自由写作实践
第一部分 阅读
第一单元
考点新理念
高考要求
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2.欣赏小说的主题、人物描写技巧和结构。
速效信息港
一、文学常识
1.莫泊桑(1850~1893) 被誉为19世纪世界短篇小说巨匠。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以《羊脂球》(1880)一跃登上法国文坛。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1883)、《俊友》(1885)、《温泉》(1886)〕和356篇中短篇小说。
2.高晓声 1928年生,江苏武进人。50年代开始创作,已出版《李顺大造屋》《七十九小说集》《高晓声八○小说集》《高晓声八一小说集》《陈奂生》《觅》《新娘没有来》等小说集与长篇小说《青天在上》《陈奂生上城》。高晓声擅长描写农村生活。陈奂生系列小说(包括《“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战术》《种田大户》《陈奂生出国》等)反映了农民陈奂生的人生历程。从这个人物身上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农村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广大农民艰难行进的身影。
3.巴尔扎克(1799~1850) 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1829年发表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迈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二、词语集解
攫取:掠夺。
黯淡:暗淡。
板滞:呆板,停止不动。
惆怅:伤感;失意。
自惭形秽:看到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
寒伧:同“寒碜”,①丑陋,难看;②丢脸,不体面;③讥笑,揭人短处,使人失去体面。
丰韵:同“风韵”,优美的姿态(多用于女子)。
招致:①招收;搜罗(人才);②引起(后果)。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不说话。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
冷若冰霜:形容人不热情,不温和。也形容态度严肃,使人不易接近。
逆来顺受: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逆情背理:逆背常情伦理。
恬退隐忍:恬然退去,默默忍受。
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莫名其妙:形容事情稀奇古怪,难以理解。
投机倒把:指以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掺杂作假,操纵物价等手段攫取暴利。
冠冕堂皇:形容外观上庄严体面或正大的样子。
鞠躬尽瘁:不辞劳苦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
牵肠挂肚:形容非常挂念,很不放心,特指对亲人的牵挂。
索然无味:毫无意味或毫无兴致的样子。
阴错阳差:比喻因各种偶然因素而造成了差错。
不翼而飞:形容运行或传播迅速,比喻东西突然消失。
置之度外:生死、利益等均不放在心上。
惬意:满意称心。
尴尬:神态不自然。
三、鲁迅先生名言精选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5.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6.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7.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8.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9.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之脊梁。
10.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单元重点透视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欣赏小说的主题、人物描写技巧和结构。
欣赏理解小说的主题,首先要从小说的艺术形象出发。好的小说总是把思想隐蔽在形象深处的。因此,领会主题思想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认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内涵。《药》通过描写华老栓一家把革命者的鲜血当作治病的良药这一事件,揭示了群众的愚昧。欣赏小说的主题,重点应抓住题材进行细致分析。作者在小说题材的确定选取过程中,有着十分明确的目的,其中蕴涵着小说的主旨。《陈奂生上城》中通过陈奂生上城卖油绳、买帽子这一有趣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