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时,约4070字。
20山市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线索,学习根据时间变化来描写景物的特点。
2、锻炼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和对语言的理解的能力。
3、联系上下文揣摩掌握重点词如“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等的词义,能读会写“蜃景、睥睨、高垣、逾时、倏忽、连亘、窗扉”等字词。
教学重难点
1、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和对语言的理解的能力。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概括山市出现全过程的写景内容,把握行文思路。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本文用文言形式按明晰的时间顺序,历历如画地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要完成在准确理解文句意思基础上简练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应以多形式诵读为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诱引想像法。
本文描述“山市”蜃景用语精练生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再造想像力。领悟、延展课堂内容,激活学生探究的兴趣,科学解释山市的成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诵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许多人都听说过海市蜃楼,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壮观的幻景;“山市”蜃楼你可能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这里,蒲松龄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奇异的图画……
二、解题
1、何谓山市?
山市,跟海市蜃楼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然而好几年也难得出现一次,只有少数幸运儿在偶尔的机缘里能够见到它,而绝大多数人只能望而兴叹。这篇文章是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写的,它历历如画地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
2、作者作品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