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花的课桌》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沪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2/14 19:40:3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290字。
《开花的课桌》教学设计
中光中学 刘丹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习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反衬作用。
领会本文作者流露出来的细腻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来理解本文主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让学生拥有诗的情怀,能用细腻的感情领悟自然中的美。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课题《开花的课桌》的具体含义。
2.难点: 
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诗歌的点题作用。
三、课文导入:
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会给干渴的人带来希望;冲破乌云的太阳会让身处绝境的人看到光明;在料峭春寒的季节里,一撮小草牙,一束毫不起眼的野花,会扫除同学们心中的阴霾,给人们带来春天般的暖意。《开花的课桌》这篇文章也会让我们在的冰凉刺骨的冬天感受到温暖,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四、授课过程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通读课文,结合课题,在文中划出描写“开花的课桌”的句子。(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题)
(2)       思考:本文的文体是什么?(叙事散文)叙述了什么事情?(叙述了教室里遍插鲜花的故事)
2.  再读课文,仔细品味。
(1)       请一位同学读第一段,思考: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交代了时令、地点;
②描绘了早春的景象;
③以野外的缺乏生机、暖意的春景引出教室内孩子们对春的渴望,形成一种反衬、对比的作用。
        (2)“第一抹春痕”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明确:蓦然看见,一张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