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二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全科试题(7科7份,含听力)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全科试卷 / 高一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mp3
  • 资源大小: 2.77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11/11 13:15:4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doc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doc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doc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doc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doc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听力.mp3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doc

  蚌埠二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所有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否则,该大题不予计分。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长时间的冷战,这些历史事实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尽管如此,多数人愿意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五四新文学不仅改变了古典文学的传统形式,而且,相当多的作家动手译介域外文学,使各种西方文化元素逐渐汇入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这开辟了汉语白话文学的新阶段——“现代文学”。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就曾经深刻地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同时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是,“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相反,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当然,所谓的中国文化不仅包括众多古代思想家的真知灼见,同时也包括晚清以来无数志士仁人的思想探索。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人们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这一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恰恰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儒冠儒服、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革命与战争,、民族与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中国文化必须介入与回应这些历史巨变,展示民族精神和中国智慧。因此,理论家的工作并非仅仅复述古人的辞句,而且是阐述中国文化的特征如何与当前的现实紧密互动。事实上,二者之间的联系已经愈来愈紧密。工业社会的机器节奏响彻生活的每个角落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例如“意境”“情景交融”乃至“天人合一”——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概念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以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在一个群雄争霸、风起云涌的时代,“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就某一种文化传统而言,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B.   中国文化集中了众多古代思想家的真知灼见和晚清以来无数志士仁人的思想探索。
  C.   人们更为深刻地理解这一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是因为这些饱学之士意识到了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
  D.   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非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A.五四新文学改变了古典文学的传统形式,加以作家译介的域外文学,共同开辟了汉语白话文学的新阶段——“现代文学”。
  B.作者认为五四新文学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最主要的是汉语白话文学相对于先秦至晚清的古典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 。
  C. 作者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明了“盗火者”是借鉴创新,而“言必称希腊”者是全盘西化的逻辑。
  D. 全文在结尾处阐明中国文化已经完成了从继承到发展,再到创新的历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只有摒弃儒冠儒服、三叩九拜这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才能真正恢复中国文化的活力。
  B. 中国文化要介入和回应革命与战争、民族与国家等历史巨变,这样能展示民族精神和中国智慧。
  C. 理论家的工作是复述古人的辞句,阐述中国文化的特征如何与当前的现实紧密互动。
  D. 在工业社会与农耕社会文化的碰撞下,人们对传统文化中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古今的思想含量及独特价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清欢
  林清玄
  (1)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这阕词,写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篙、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所以能深记这阕词,主要是爱极了最后的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2)那么,“清欢”是什么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