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10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8年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打包10套)
2018年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专题08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20170710134.doc
2018年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专题09电解质及电离方程式20170710133.doc
2018年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专题10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20170710132.doc
2018年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专题11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20170710131.doc
2018年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专题12离子的检验与推断20170710130.doc
2018年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专题13氧化还原反应20170710129.doc
2018年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专题14钠及其重要化合物20170710128.doc
2018年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专题15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20170710127.doc
2018年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专题16铁及其重要化合物20170710126.doc
2018年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专题17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开发利用金属矿物20170710125.doc
考点08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一、物质的组成
1.元素
(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存在状态
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此时元素的化合价为0。
化合态: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成化合物的存在状态,此时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正价或负价。
2.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
原子: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构成,呈电中性,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分子: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构成,呈电中性,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根据所含原子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由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可分为阳离子、阴离子。
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原子集团,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
过关秘籍
(1)基是指带有单电子的原子团。如 —CH3、—CH2—(亚甲基)、—CH2CH3。
(2)官能团是指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如 —OH、—CHO、—COOH、—X(卤素原子)等。
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三、物质的分类
1.基本概念
(1)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称为混合物,如空气、海水等。
(2)纯净物:由同一物质组成的称为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如氧气、金刚石、硝酸钾、氯化钠等。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包括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4)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包括酸、碱、盐、氧化物等。
1.纯净物和混合物
(1)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
(2)含水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
物质含水时一般是混合物,如CuSO4的水溶液。但物质含结晶水就不是混合物而是纯净物,如CuSO4•5H2O。
2.氧化物
(1)氧化物通常可分为三类:
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SO2、CO2、SO3、N2O5、P2O5等;
②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a2O、
考点09 电解质及电离方程式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定义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相同点 都是化合物
可溶于水,可不溶于水
不同点 在一定条件下能电离 不能电离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
离子化合物和部分共价化合物 全是共价化合物
与常见物质
类别的关系 通常为酸、碱、盐、典型金属氧化物、H2O等 通常为非金属氧化物、某些非金属氢化物、绝大多数有机物等
过 关 秘 籍
(1)注意“或”与“和”的区别,电解质满足其一即可,而非电解质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如AlCl3、FeCl3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但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导电,属于电解质。
(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为化合物,单质与混合物均不属于电解质。如金属虽然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自身发生电离而导电;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自身都不能发生电离。电解质本身不一定导电,如固体氯化钠本身不导电但在水溶液中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4)某些气态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但其在水溶液中因反应生成电解质而导电。如CO2、SO2、NH3、N2O5是非电解质,但H2CO3、H2SO3、NH3•H2O、HNO3是电解质。
(5)大部分难溶盐虽然难溶于水,但是溶解的部分在水中能够完全电离,故属于强电解质。如AgCl、BaSO4、CaCO3、BaCO3等。
(6)电解质与金属的导电原理不同:电解质的导电是因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定向移动产生的;金属导电是由于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义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溶液中微
粒的存在形式 离子,不存在强电解质分子 离子和弱电解质分子
电离过程 不可逆,不存在电离平衡 可逆,存在电离平衡
电离方程式 用“ ” 用“ ”
举例 强酸:HCl、H2SO4、HNO3、HClO4、HBr、HI等
强碱:KOH、NaOH、Ba(OH)2、Ca(OH)2等
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MgO等
绝大部分盐:BaSO4、BaCl2等 弱酸:CH3COOH、HCN、H2S、H2CO3等
弱碱:NH3•H2O、Cu(OH)2等H2O及小部分盐(CH3COO)2Pb等]
3.电解质的电离
(1)电离的概念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注意:电解质溶于水时是由于水分子的作用而电离;熔融时是由于热能破坏化学键而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都不是因通电而电离的。
(2)电离方程式
①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 ”。
如H2SO4:H2SO4 2H++ ;
NaOH:NaOH Na++OH−;
(NH4)2SO4:(NH4)2SO4 2 + 。
考点10 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一、离子反应的类型和发生条件
(1)复分解反应类型:在溶液中离子间发生互换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物质(水、弱酸、弱碱)。
(2)氧化还原反应类型: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生成新的离子或物质。
(3)盐类的水解反应:在溶液中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
(4)络合反应:离子间通过配位键结合成络合物(或配合物)或络离子。
(5)电化学反应:实质为氧化还原反应,但需要添加电解或通电条件。
二、离子方程式的概念与意义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2)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揭示了这类化学反应的本质。
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般步骤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为四步(以BaCl2和CuSO4反应为例):
第一步:写。正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Cl2+CuSO4===BaSO4↓+CuCl2。
第二步: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Ba2++2Cl−+Cu2++SO42−===BaSO4↓+Cu2++2Cl−。
第三步: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Ba2++ SO42−===BaSO4↓。
第四步:查。检查方程式两边的元素和电荷是否守恒。
2.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1)离子反应是在溶液或熔融状态时进行反应的,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反应方程式,亦即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如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和离子反应,但不能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
(2)单质、氧化物、气体在溶液中的反应一律写化学式;弱电解质如弱酸(HF、H2S、HClO、H2CO3等)、弱碱(如NH3•H2O)和中强酸(如H2SO3、H3PO4)等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O3、BaSO3、FeS、PbS、BaSO4、Fe(OH)3等)必须写化学式。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写。如NaHCO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
HCO3−+H+===CO2↑+H2O
(4)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①在生成物里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如Na2SO4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
2Ag++SO42−===Ag2SO4↓
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时,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如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O2+Ca2++2OH−===CaCO3↓+H2O
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浊液或固态时,应写化学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O3溶液:
Ca(OH)2+CO32−===CaCO3↓+2OH−
(5)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如:
①少量烧碱滴入Ca(HCO3)2溶液(此时碳酸氢钙过量)中,有:
Ca2++HCO3−+OH−===CaCO3↓+H2O
②少量Ca(HCO3)2溶液滴入烧碱溶液(此时氢氧化钠过量)中,有:
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3.检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的几个原则
(1)必须满足三个守恒原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