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全科试卷(5科6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全科试卷 / 高三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41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11/15 12:23:2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数.doc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数.doc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doc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doc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doc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doc
  宁大附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三语文试卷
  命题人: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莫高窟创建的历史文化背景
  刘进宝
  自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以来,中原文化不断传播到敦煌,并生根发芽。同时,由于敦煌地接西域,交通极为便利,也就较早地接受了发源于印度的佛教文化。西亚、中亚的文化也随着印度佛教文化的东传而到达敦煌。中西不同的文化都在这里汇聚、碰撞和交融。
  由于敦煌与河西其他地区都偏处西北,远离中原,因而能避免魏晋以降诸如“八王之乱”“永嘉之乱”那样的兵祸之灾,保持境内长期安定的环境,从而使大量避难百姓流亡到此,使河西的文人学士大为增加,并对保留中原先进文化及推动河西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另外,随着汉代对河西的开发,丝绸之路的畅通,河西文化与河西经济一起迂回上升,一批作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士”,便在西北边陲的河西一隅破土而出。因此,自汉以来,河西地区特别是敦煌,已是文化极盛之地,文人学士大量涌现。
  河西地区有重大影响的文人学士,大都出自敦煌。可以说,没有汉魏以来敦煌文化的发展,便不可能孕育出像刘晒这样的儒学大师。而一些退隐或隐居的知识分子能够离开中原地区的物质文明,来到敦煌和河西各地,固然有当时政治上的原因,但也说明当时的敦煌已具有了他们从事著述和讲学的物质条件。而这些都说明,汉晋文化传统在河西,尤其是在敦煌已打下了坚实而深厚的基础,以敦煌为中心的五凉文化,不仅继承了汉晋文化传统,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渐趋成熟。敦煌佛教艺术,正是在这种历史、文化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十六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争连绵,但佛教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河西地区,佛教更为流行,并对南北朝佛教的广泛传播起了桥梁作用。
  河西地区佛教的兴盛,首先表现在译经方面。由于佛教的广泛传播,河西地区出现了不少高僧,他们不辞艰辛,跋涉于冰天雪地和荒漠沙碛之中,西行求经,瞻仰圣迹,归来时又携回大量梵文或胡语佛经,在河西境内开窟建寺,或聚徒讲经,或从事译著,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做出了贡献。
  河西地区佛教的兴盛,还表现在开窟建寺的活动十分活跃。石窟寺是佛教活动的标志,河西地区现存的石窟寺之多,在全国是少有的。这些石窟寺虽没有兴盛于汉魏,但若追溯其建窟渊源,则大都产生于十六国时期。   
  从早期佛教在敦煌传播的历史看,僧人崇尚开窟建寺,静坐修禅,因此选择了鸣沙山下这片沙漠绿洲。由于它既远离闹市,又能得到人间烟火的供应,在这里凿窟修禅,的确是很理想的。早在西晋时,就有月氏后裔竺法护在敦煌译经布道。前凉时,单道开、竺昙猷等高僧又在敦煌修习禅法。到了前秦建元二年,沙门乐僔便在鸣沙山上开凿了莫高窟的第一个石窟,敦煌佛教艺术之花从此绽开。
  (摘自《文史知识》2016年第11期《中西文化交流视野下的敦煌与莫高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敦煌自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便成为文化交流中心,中原和西亚、中亚文化在相同时间传播到敦煌并在此不断汇聚、碰撞和交融。
  B.敦煌与河西其他地区位居偏僻、远离中原使得该地区避免了一些战乱,这种安定环境对推动河西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
  C.敦煌成为文化极盛之地.文人学士大量涌现,是汉代对河西开发、丝绸之路畅通使得河西文化、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的结果。
  D.汉魏以来,敦煌文化发展十分迅速,有着重大影响的文人学士全都出自敦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首段阐述了中西不同的文化在敦煌汇聚、碰撞和交融的原因。
  B.文章末段举例阐述佛教艺术早期在敦煌传播的情形。
  C.文章以译经讲经、开窟建寺等为例,阐述了佛教在河西地区的兴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端午的阳光
  熊红久
  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纯粹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