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000字。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选
选编 江苏省姜堰二中 仲亚贵
16、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②。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③,胜作一书生。
[注]①西京:长安。 ②龙城:泛指敌要塞。 ③百夫长:泛指低级军官。
(1)开头两句写边报传来,激发了志士的情感,请各用一句话简评诗中“照”和“自”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2分)
答:“照”字
“自”字
(2)简要赏析“雪暗”和“风多”这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2分)
答:
(3)这首诗采用了跳跃式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再跳到又一个典型场景。这样的结构安排至少有哪两方面的作用?(2分)
答:作用一是
作用二是
16、(1)“照”字渲染了军情紧急的气氛。
“自”字写出了书生由衷的报国激情
(2)这两句诗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了将士们冒雪战斗、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
(3)作用一是场景之间留有合理的跨度,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
作用二是使全诗节奏明快,气势雄浑,便于抒发这一书生投笔从戎、杀敌立功的壮志豪情。
1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答: 。(3分)
(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 。(3分)
(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答: 。(3分)
14.①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即可)
②以动写静,或反衬
③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⒓阅读晏几道《清平乐》完成后面试题。(9分)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⑴ 本词在写景抒情上有什么特色?(4分)
⑵结尾两句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5分)
12.⑴此词写离别,然而所写景物却是碧波春水、青青杨柳、晓莺啼鸣。这是以乐景写离愁,以春天美好的景物写离别,词中景物枝枝叶叶都饱含感情。⑵结尾两句以怨写爱,抒写出因多情而生绝望,而绝望又恰好表明不忍割舍之情。
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第二句中有“不觉有离伤”之语,诗人当真没有离伤么?(2分)三四句于送别诗中另辟蹊径,你认为妙在何处?(4分)
答:
16.答: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为了宽慰友人,不得不用乐观的语言减轻对方的离愁。
三四两句化远为近,化“两乡”为“一乡”,蕴涵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厚情谊。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上片开头两句写出了寓居环境的什么特点?(3分)
(2)、下片采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
作简要分析(5分)
16、 ①幽静冷清的环境特点;(3分)
(2)虚实结合(或托物言志或象征);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5分)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深。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这首诗从哪几方面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这个形象有何特点?简要分析。(4分)
(3)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小儿形象,表现了小儿的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现小而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不应人”看出小儿机灵。(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①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