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11月份月考全科试卷(6科6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11月月考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doc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11月月考地理.doc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11月月考理数.doc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11月月考英语.doc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doc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doc
深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11月份月考
语 文
命题: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2017.11
本试题卷共8页,22题,满分150分,考试用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西方美学强调人性三元论,主要以柏拉图和弗洛伊德最为著名。柏拉图认为“灵魂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理智、激情和欲望。与此相似,弗洛伊德主张将人性分解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这表面看来属于三元论范畴的人性论,仍然是一种二元论。比如柏拉图所谓三元论,当理智、激情与欲望三部分各司其职、和谐协调的时候,灵魂便能主宰自己,秩 序井然,个人的灵魂就是正义和健康的;如果理智、激情与欲望不守本分,相互斗争都想争夺领导地位,就造成了灵魂的不正义。这实际上肯定了作为人性的最终形态仍然是正义与非正义、健康与不健康。弗洛伊德的三元论同样如此。当自我能妥善协调本我、超我与外界的关系的时候,人性处于和谐的状态;当自我不能妥善处理和协调这一关系的时候,人性就可能处于分裂状态。处于分裂状态的自我主要有两种极端的形式:一种是本我以绝对优势战胜超我乃至外界的时候,自我就可能是一个完全意义的动物性的人,在许多情况下可能显露出恶的特质;但当本我主要受到超我的监督和制约时,自我就可能是一个道德完善的人,这种情况下的人性就可能是善的。这样一来,人性就可能是和谐或分裂的、善的或恶的两种形态。这实际上同样是一种二元论,所以西方美学最具影响力的人性论是二元论。
这种三元论的定位使西方美学关 注人性的复杂性,崇尚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在他们看来,现实世界任何事物作为一种存在永远不是只有一个因素和属性的存在,而是多种对立或并不对立因素和属性的有机统一体。
与西方美学有所不同,中国智慧美学在人性论方面影响最大的是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以及告子性无善恶论。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生下来就具有仁义礼智之心;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孟子、荀子虽然对人性的善与恶有不同认识,但有一点相同,这就是都肯定了人性一元论,并不认为人性善恶并举。另如告子所谓“性无善无不善'的性无善恶论,则对人性并不十分在意。在主张“齐物论”的道家美学看来,既然善恶平等不二,等齐划一,那意味着他们所主张的人性论可能超越善恶分别而等齐划一、平等不二,这也是一种主张对善恶不加分别的观点,同样具有人性一元论的特点。所以,中国智慧美学虽然对人性有多种阐释,但不像西方美学那样强调人性的多元性甚或二元性,更不强调人性的分裂与冲突,而是在很大程上主张了人性一元论。
综观前人论述,我们发现即使人性有善与不善论,这种差异也只是一种本性差异,是为后天修养和发展提供条件,而不是强调本性中存在善与恶的矛盾冲突,以及所导致的人格结构矛盾和分裂,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可归之于人性一元论范畴。这才是中国智慧美学关于人性乃至人与自我关系的最精确阐述。
中国智慧美学人性一元论的观点,并不是无视人性之善与恶矛盾对立的存在,只是并不像西方美学那样夸大这种矛盾对立,将矛盾对立作为人性的基本特质,而是主张这种善与恶的分别只是人们后天所形成的一种价值判断,并不能真正体现人类原始本性的实质。
(摘编自郭昭第《中国智慧美学论要》,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柏拉图的三元论与弗洛伊德的三元论有所不同,前者认为人性的“三元”是理智、激 情和欲望,
后者则认为人性的“三元”是本我、自我和超我。
B.作者分析西方美学人性三元论本质上是一种二元论,二元对立。如正义与非正义的对立,健康与不健
康的对立,和谐与分裂的对立,善与恶的对立。
C.弗洛伊德认为,在处理不好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元”关系时,人性就可能处于分裂状态。这时人
性就表现出“善”或“恶”这两种极端形态。
D.根据柏拉图的三元论,我们要努力让理智、激情与欲望三部分各司其职,和谐协调。只要做到了这一
点,灵魂就能主宰自己,它就是正义和健康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人性论中,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影响极大,这两种观点虽然相互对立,
但都否定了人性会“善恶并举”。
B.告子主张“性无善恶论”,对人性不太在意。道家美学主张善恶平等不二、等齐划一,应是“齐物论”
思想的体现。这仍是人性一元论。
C.中国智慧美学不强调“善”与“恶”的冲突,认为人性中“善” “恶”的差别只是一种本性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垂 钓
余秋雨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
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吠,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