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太爷进城》教案2
- 资源简介:
约2660字。
吴老太爷进城
时间2010-4-15 班级:高二(1) 执教人:刘孝同 课型:公开课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分析文章结构,理清小说线索,
2、剖析吴老太爷感受的变化,概括小说主题。
3、领悟艺术技巧:①用“陌生化”的手法描写景物和人物,②心理描写
4、通过人物形象对比分析,培养比较探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理清结构,分析人物感受,概括主题,鉴赏技巧;点拨、探讨、合作、练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道理
2、与时俱进,有辨别地接纳新事物。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如何欣赏吴老太爷的感受
2、难点:剖析吴老太爷感受变化,并概括其形象特征。
教学时数 一 教 时
教学过程
一、题目解说
1、介绍作者: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餔子》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战爆发后,散文代表作《白杨礼赞》《风景谈》。1981年临终前,茅盾捐献25元稿费设立“茅盾文学奖”。(课件展示茅盾像)
2、《子夜》梗概:
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生凋敝、战乱不止,但在上海却纸醉金迷,民族工业艰难地运转着。开办丝厂的吴荪甫接父亲吴老太爷到上海,吴老太爷却因不适应都市生活,深受刺激而与子夜死去。吴府办丧事,上海上流人物都来吊唁。买办资本家赵伯韬乘机拉拢吴荪甫和杜竹斋投机公债,贱买贵卖,初战告捷。后吴荪甫野心勃勃,敢于冒险,吞并其他的民族企业,并成立了益中兴托公司。但是、工人运动,农民暴动,使得交易所的斗争也日渐激烈。原先吴荪甫与赵伯韬的联合,现已转为对垒和厮拼的局面。益中信托公司,作为与赵相抗衡的力量,形成以赵伯韬为“多头”和益中公司为“空头”之间的角斗。吴决心拼一把,他甚至把自己的丝厂和公馆都抵押出去作公债,以背水一战。几近绝望的吴荪甫把仅存的希望放在杜竹斋身上。千钧一发之际,杜竹斋倒戈转向赵一边,吴荪甫彻底破产了。
《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瞿秋白赞誉为“反映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扛鼎制作”。小说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奋斗、挣扎直至破产的命运为中心,通过一些列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事件,揭示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下,中国民族工业得不到发展更无力改变中国命运的道理。
(课件展示《子夜》封面、吴荪甫、赵伯韬和吴老太爷像)
二、课文解读
1、分清层次,概括大意。(小组合作探讨、提问、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