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3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2/22 21:08:4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680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①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②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③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①学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新词;收集鲁迅及其作品的有关知识。②老师:制作好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导入示标
1、导语设计: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板块:自主学习
1、介绍交流收集的资料。
老师准备的资料:①(图片)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从百 草 园 到 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②(图片)鲁迅的父亲周伯宜、母亲鲁瑞。③(图片)《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④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在厦门。鲁迅曾屡屡谈及创作本文时“所处的社会状态”。在《故事新编·序言》中说,写作《朝花夕拾》是“一个人住在厦门的石屋里,对着大海,翻着古书,四近无生人气,心里空空洞洞的时候”。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还说:“后五篇(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等)却在厦门大学图书馆的楼上,已经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寄一丝安慰,排解一些苦闷;“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与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与芜杂的文章”。在这样的思想状态中,“回忆在心里出土了”,著文即以“朝花”的艳丽与单纯,来安慰“夕拾”(即现时,此时)“离奇与芜杂”的思绪。⑤本文文体属于散文。散文属于记叙文体,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散文的重要特征是“形散神不散”。
2、注意下列词语的字音和字形
确凿Záo   菜畦qí  蟋蟀shuài    缠络chán   觅食mì   竹筛shāi    宿儒sù    渊博yuān鼎沸dǐng   珊瑚shān      锡箔bó   倜傥tìtǎng   脑髓suǐ   蝉蜕tuì   攒cuán   盔甲kuī东方朔shuò敛liǎn
3、先听读“百草园”部分,然后指名读“三味书屋”部分。
朗读的方法:①口读耳听,心耳并用。②缓缓朗读,边读边思。③声情并茂,培养语感和情感。
4、播放图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与理解
图片有:鲁迅故居的雕像;鲁迅绍兴故居的照片;百草园的门以及课文涉及到园内的一些动植物;长妈妈给“我”讲故事(美女蛇的传说);雪地捕麻雀;三味书屋;先生以及我的询问。
第三板块:合作探究
1、结合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
2、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字写三味书屋?
3、第九节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百草园里有哪些好玩的东西?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