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2/25 19:16:58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500字。
一、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的?                 
一、教学目的: 
    1、 学习本文运用设问提出论点,进而通俗地阐明道理的写法和简洁的语言。 
    2、 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理解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培养条分缕析,疏理议论文说理层次的阅读能力。 
    2、难点:准确运用议论的语言。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解题: 
    本文是《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中的一段,这一段是毛泽东同志写的。 
    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段论述,阐述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根本的问题、核心的问题,为了向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要求他们要具有“实事求是”的观点,以便正确的对待形势,全面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开展和进行工作。 
    邓小平同志在谈“实事求是”这一问题时,具体提到了这篇文章,他说“1963年,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一文中指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还说: 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 
    这篇文章简明扼要的解说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指出了如何取得正确思想的科学道理。我们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的制定,都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为理论基础的。我们要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路线,要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是掌握这一基本原理。 
    一、从内容上本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 提出了本文的论点。 
    既鲜明地提出了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的唯物观点,也辩证地提出了物质对精神的决定作用和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下文就围绕这一核心观点进行论述。 
    2、论述了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中由感性到理性的第一次飞跃和由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并阐述了这两次飞跃的性质和意义。对论点作了初步论证。 
    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概括地、完整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对论点的进一步论证。 
    4、总结全文。 
    揭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指出本文的针对性,以及我们今后应进行的辩证唯物论教育的任务。 
    二、从论证结构看,本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第二部分分析问题,第三部分解决问题。 
    三、用设问句提出论点及作用。 
    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设问句开头,在设问之后再提出自己的论点? 
    从表达上说,提出论点,一定要态度鲜明。本文以设问句开头,在自问自答提出自己的正面主张,就使正确的观点和错误的观点形成鲜明的对照。使论点极为鲜明。 
    从阅读上说,以设问句开头,就自然会引起读者的“疑”,“疑”的后面,紧接着的必然是“问”,文章开门见疑,读者急于了解问题的答案,说理就自然地形成了一种高屋建瓴的论辩气势。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