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案1(16份)
- 资源简介: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专题第1课 语言的演变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专题第5课 指南录后序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专题第6课 五人墓碑记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专题第7课 品质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专题第8课 老王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三专题第10课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三专题第11课 美美与共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三专题第12课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三专题第9课 拿来主义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四专题第13课 烛之武退秦师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四专题第14课 谏太宗十思疏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四专题第15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四专题第16课鸿门宴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四专题第17课秋水(节选)非攻(节选)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专题第2课 汉字王国中的“人”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专题第3课 咬文嚼字Word版含答案.doc
第1课 语言的演变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吕叔湘(1904-1998),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人。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外国语文系。1936年赴英国留学,先后在牛津大学人类学系、伦敦大学图书馆学科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云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后又任华西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以及开明书店编辑等职。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起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院士),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
主要
作品 代表作品:《中国文法要略》、《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
评价 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
(二)人物轶事
不懂就问的吕叔湘
吕叔湘应邀参加一个教学经验交流会。因有事耽搁,到会时已有人发言,他便悄悄地挨着张志公坐下,听了一会儿,觉得很生动,低声问:“这位是谁?”张志公在一张纸片上写了“刘朏朏”三个字递给他,吕叔湘看后琢磨了一下,指着“朏”字问张:“这是什么字?怎么念?”张志公说:“人家都叫她刘朏(fēi)朏,我查过字典,应该念第三声(fěi)。”吕叔湘是当代知名的语文大师,在一般人看来语文大师而不识“朏”,实是丢面子的事,但在吕叔湘看来,汉字既这样多,这样复杂,就是字数有限的《新华字典》,恐怕博学之士,也难以认全……
背景链接
《语言的演变》选自《语文常谈》,《语文常谈》是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普及性读物,共收文章八篇。课文是其中第六篇,原标题是《古今言殊》,包括“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和“从文言到白话”等四个部分。选入课本时,作者删去了第四部分。
(一)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
1.朱熹(xī) 2.窥探(kuī) 3.骓(zhuī)
4.雒(luò) 5.骃(yīn) 6.苜(mù)
7.引擎(qínɡ) 8.水泵(bènɡ) 9.蒲服(pú)
10.匍匐(pú fú) 11.胰脏(yí) 12.忌讳(huì)
Ⅱ.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论《论语》(lún)理论(lùn) (2)搁搁在前面(ɡē)搁不住打(ɡé)
(3)卡卡片(kǎ)关卡(qiǎ) (4)淋冰淇淋(lín)过淋(lìn)
2.语境辨析法
(5)火灾发生时,家中只有邢先生一人在睡觉(jiào),觉(jué)察出情况不对,他来不及穿衣服,就翻到了北侧的窗外。
……
第3课 咬文嚼字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安徽省桐城人。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曾在上海与叶圣陶、夏衍、丰子恺等创办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后改名为《中学生》)杂志。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安徽大学任教。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等职务。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
作品 重要作品:《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译著:黑格尔的《美学》、克罗齐的《美学原理》、莱辛的《拉奥孔》、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
评价 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二)人物轶事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
朱光潜先生一生曾三立座右铭,给人们留下了悠长的思索。
第一次,是在香港大学教育系求学时。他以“恒、恬、诚、勇”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第二次,是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时。朱先生把研究美学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他给自己立下这样一条座右铭:“走抵抗力最大的路!”
第三次,是在20世纪30年代。他的座右铭共六个字:“此身、此时、此地。”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
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地位、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从朱光潜先生三立座右铭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自我砥砺、矢志不渝的伟大形象。
(一)背景链接
《咬文嚼字》写于抗日战争后期。朱光潜先生结合当时新文学运动的实际,为了帮助大家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及提高美学修养等,撰写了不少论文和书评,本文即是其中的一篇。
(二)常识整理
1.古代重量单位
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现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隋书•说苑》云:称(同秤)之所起,起于黍。十黍为一絫,十絫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2.古代容量单位
才高八斗。
斗: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斗、石为古代容量单位。中国古代容量单位从小到大依次为:撮,抄,勺,合,升,斗,石。十撮一抄,十抄一勺,十勺一合,十合一升,十升一斗,十斗一石
……
第5课 指南录后序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曾任刑部郎官、赣州知州等职。德祐元年(1275),元军进逼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响应勤王诏。不久,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文天祥以资政殿学士身份出使元军议和,被扣,后在北解途中逃脱,经海路转至福州,拥立端宗,力图复宋,转战东南,终兵败被俘。次年送至大都(北京),宁死不屈,从容就义。时年仅47岁。
主要
作品 《文山先生全集》。
评价 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文学家。
(二)人物轶事
文天祥的妻子欧阳夫人和两个女儿柳娘、环娘被元军俘虏后送到大都,元朝想利用骨肉亲情软化文天祥。文天祥一共育有二子六女,当时在世的只剩此二女,年龄都是14岁。文天祥接到女儿的信,虽然痛断肝肠,但仍然坚定地说:“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已如此,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又写诗道:“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表示国既破,家亦不能全,因为骨肉团聚就意味着变节投降。 利诱和亲情都未能使文天祥屈服,元朝统治者又变换手法,用酷刑折磨他。他们给文天祥戴上木枷,关在一间潮湿寒冷的土牢里。牢房空气恶浊,臭秽不堪。文天祥每天吃不饱,睡在高低不平的木板上,又被穷凶极恶的狱卒呼来喝去,过着地狱一般的生活。由于他坚决不低头,元丞相孛罗威胁他说:“你要死,偏不让你死,就是要监禁你!”文天祥毫不示弱:“我既不怕死,还怕什么监禁!”在囚禁的孤寂岁月里,他写下了不少感人肺腑的爱国诗篇。
(一)背景链接
德祐(宋恭帝年号)元年(1275)正月,国事危急,朝廷召诸路“勤王”,文天祥积极响应,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织武装力量。次年,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这时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北营与元军议和。他不辱国体,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