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都市》ppt4(6份)
- 资源简介: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课件+学案)
17-18版:第15课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docx
17-18版:第15课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pptx
17-18版:第16课 《骆驼祥子》——高妈 .docx
17-18版:第16课 《骆驼祥子》——高妈 .pptx
17-18版:高考小说阅读 第八讲 小说的主题.docx
17-18版:高考小说阅读 第八讲 小说的主题.pptx
第15课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
学习重点
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及茅盾的名言名句。
2.读:品读课文,鉴赏小说中吴老太爷这一人物形象。
3.练:掌握作品独具特色的景物描写。
4.写:写一个片段,发表你对“模仿”的看法。
一、诵记名言警句
茅盾名言名句
1.书本上的知识而外,尚须从生活的人生中获得知识。
2.只有竹子那样的虚心,牛皮筋那样的坚韧,烈火那样的热情,才能产生出真正不朽的艺术。
3.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4.命运,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不过是懦怯者的解嘲。人们的前途只能靠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努力来决定。
二、了解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茅盾是作者发表第一部小说《幻灭》时用的笔名。1928年以后,茅盾才把创作作为自己最主要的工作。三四十年代是茅盾文学创作的高峰。代表作有《子夜》《春蚕》《林家铺子》《腐蚀》等。新中国成立后,在文化界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
2.相关链接
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通过吴荪甫与买办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这条主线,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下,国民党军阀间的大规模内战中,民族工业破产,农村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情景;通过吴荪甫与工人的矛盾,揭露了民族资产阶级为了自保,加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讴歌了工人阶级的革命精神;通过吴荪甫与双桥镇农民的冲突,揭露了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共同压迫农民的罪行,表现了农民运动的波澜壮阔,从而展现了20年代末30年代初从城市到农村的广阔社会面貌。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说明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国民党政府统治下,资本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形象地驳斥了中国托洛茨基派的“谬论”。
课文节选自《子夜》第一章。吴老太爷一直住在故乡双桥镇,30年前,他也曾经是新党。不幸的是25年前骑马跌伤了腿,后来又半身不遂,他就再也没有迈出书斋半步。25年来,除了《太上感应篇》,他就不曾看过任何报纸,不曾经历过书斋以外的人生。“父与子的冲突”在他与儿子吴荪甫之间发生了!十几年来,他一直拒绝与儿子和解。
此次来上海,他是迫不得已。土匪嚣张,红军也有燎原之势,吴荪甫觉得让吴老太爷卧病家中,实在不妥当。而吴老太爷半步也不能动,只能听任别人的摆布。与他同行的,还有两位精心培养的“金童玉女”——四小姐和七少爷。
然而,吴老太爷的守旧思想与身为新式企业家的儿子吴荪甫格格不入。一到上海,他就受到强烈的刺激。机械的噪音,耀眼的霓虹,熏人的香气,时髦
……
第16课 《骆驼祥子》——高妈
学习重点
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及老舍的名言名句。
2.读:品读课文,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3.练:掌握运用个性化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
4.写:写一个片段,表达你对本文主人公的看法。
一、诵记名言警句
老舍名言名句
1.真正美丽的人是不多施脂粉,不乱穿衣服的。
2.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
3.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4.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5.谦虚使人的心缩小,像一个小石卵,虽然小,而极结实。结实才能诚实。
6.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二、了解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离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
……
第八讲:小说的主题
一、知识讲解
小说的主题是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小说的题旨和思想内容的集中体现。换言之,小说的主题就是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和实质揭示,而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构思、环境的设置最终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归纳、挖掘小说的主题是阅读的意义之所在,也是培养我们阅读分析、总结能力所必需的。
二、方法点拨
理解和概括小说主题的方法
1.从创作意图理解小说主题
由于读者个人的生活环境、人生阅历、文化修养和个性气质的不同,对同一部作品的评价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就成为理解小说主题的重要途径。要善于指导学生认真地通读作品,仔细地分析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念。
2.从题材中去挖掘主题
题材中蕴含着的意义,是主题分析的重要材料和依据。鲁迅的小说《药》,写了茶馆主人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为儿子小栓治病的故事,意在揭示在封建制度下人民受统治阶级麻痹毒害而陷入愚昧无知,革命者为了解放民众而献出生命,民众不但不理解他,反而吃他的血。这样,题材的意义就不仅揭示民众的麻木不仁,而且说明资产阶级革命者的悲哀。假如小说中被杀的不是革命者而是一般人,或是普通强盗,那么主题就会是另一种了。
3.从写作背景寻主题
要正确理解一部作品,有必要了解作家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背景。小说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