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030字。
出题人:北京15中 夏冰竹
人教版八册上第一单元练习
单元导学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组元。
《新闻两则》是很有特色的两篇新闻作品。一则汇总解放军横渡长江的各路战况,报道全线捷报,气势磅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则由南阳解放说开去,叙述一年来中原战局的巨大变化,我军的巨大胜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芦花荡》是以白洋淀地区军民抗日斗争为题材的小说。“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为讨还血债,赤手空拳,怒杀十几个日本鬼子的“英雄行为”,颇具传奇色彩。小说在飘逸精巧的叙事中蕴涵着讴歌抗日军民的激情。
《蜡烛》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作品。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一位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的苏联红军战士,并拿出自己珍爱的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坟前。作品刻画这位母亲没有语言描写,只有动作描写,显得深沉含蓄。特别是作品突出“蜡烛”这个细节,赋予了作品一种亮色。抒情诗般的结尾,深情地赞美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愤怒谴责了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的强盗行径,对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表示深切的同情。雨果的立场、观点,表现了他明辨是非的良知和正直不阿的人格。
《亲爱的爸爸妈妈》记述的是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再现被残杀者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表现了“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这一主题。
学习本单元,要结合记叙要素的知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在阅读中还应注意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断地问问为什么,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由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出发,由表及里地探索人物的精神世界。
对各具特色的语言应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是本单元学习重点之一。学习时,可以运用假设比较的方法品味语言,即假设一种表述方法与原句进行比较,就容易体会到文章谴词造句的妙处了。选择课文中表述有特点的语句,进行几次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积累感悟
一、基础达标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荻( )港 溃( )退 阻遏( ) 绥( )靖( )
仄( )歪 撒( )网 荒谬( ) 劫( )掠( )
拂( )晓 瞥( )见 箱箧( ) 憧( )憬(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消hào( ) 肃mù ( ) zānɡ( )物 jū ɡōnɡ( )( )
寒jìn( ) 杀lù ( ) jiàn( )忘 yāo he( )( )
晨xī ( ) 惊hài( ) yǎo( )水 pínɡ zhànɡ( )( )
3.给下列形近字注音、组词。
鄂( ) 镶( )
愕( ) 襄( )
鳄( ) 壤( )
颚( ) 囔( )
淀( ) 篙( )
锭( ) 蒿( )
碇( ) 窑( )
绽( ) 窖( )
4.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星宿 宿舍 住宿 睡了一宿 B. 堵塞 塞外 瓶塞 敷衍塞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