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课后练习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必修五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4/1 21:33:5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790字。

  咬文嚼字
  基础练习  
  1.文章开头对郭沫若观点的质疑,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作者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观点不同,为什么?他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  
  3.“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如何理解“意义的确定和控制”?  
  4.作者认为王若虚对《史记》中“李广射虎”一段的修改“实在远不如原文”,并说“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1)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2)除了作者的分析之外,你对改前与改后还有什么见解吗? 
  5.根据文意回答,“联想”“习惯”“套板反应”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说“套板反应”与创造的动机是仇敌?  
  6.“套板反应”的后果是什么?  
  7.文中“咬文嚼字”的意思包含几点,侧重于哪个范畴,它的精髓在什么方面?  
  综合练习  
  1.下列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尺牍  剥琢有声  学福五车  刻苦自励  
  B.蕴藉  点铁成金  斟酌    清沁肺腹  
  C.俗滥  自鸣得意  流涎    索然无味  
  D.岑寂  不即不离  凝炼    锱铢必校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排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以为“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落个“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把必须有的附带语省略去了。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那位演员把“是”改成“这”,确是改得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里的用语,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语法。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看这些实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