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一)全科试题(5科6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全科试卷 / 高三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4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4/2 18:41:5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一)
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一)文数.doc
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一)理数.doc
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一)理综.doc
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一)文综.doc
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一)英语.doc
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一)语文.doc
  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一)
  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36分)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依偎(wēi)   脾脏(pí)    一服药(fù)     正当防卫(dàng)
  B.探戈(tān)   糅合(róu)   鼓上蚤(zào)    谆谆告诫(zhūn)
  C.飞碟(dié)   夹层(jiā)   乐陶陶(táo)    戎马倥偬(kǒng)
  D.劈柴(pǐ)    片酬(piān)  老两口(liǎng)  蝇头微利(yíng)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传统文化千百年来在民间不断传播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性。这种_____是展示和陈列,而是“文化育人”的生长力和感染力,一定在大众的成长中留下过深刻的______。央视最新推出的《经典咏流传》节目将音乐和文学、传统和时尚、欣赏和鉴赏都进行了高度统一。透过它,我们仿佛看到了一颗珠子在闪光,从谭维维的《墨梅》到尚雯婕的《木兰诗》,风雅高洁的中国风骨,在中西合璧的音乐混搭之下强塑起_____的中国乐派,彰显着一股_____的大国气象,让观众为之心潮澎湃,就像“歌”与“诗”的一出出时代交响。
  A.给养  记忆  声势浩大  波澜壮阔
  B.滋养  印记  大气磅礴  海纳百川
  C.滋润  痕迹  气贯长虹  百川归海
  D.润泽  印象  包罗万象  气吞山河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为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天津鼓楼博物馆展出《烽火里程》等专题连环画作品,以精炼的图文、生动细腻又不乏粗犷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周恩来的光辉形象。
  B.对农民工和双创人员等群体的就医问题,人社部将通过简化备案流程、扩大基层医疗机构联网服务区域、建立快速发放社保卡机制等方式来逐步改善,加以解决。
  C.春节假期,全国路网运行总体正常有序,据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全国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及各大中城市出入口收费站通行状况基本良好。
  D.欧盟执行委员会主席容克表示,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对进口钢铝征收重税后,欧盟准备对美国的一些主流品牌采取报复措施。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分别代表每季的第一、二、三个月,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一句中的“仲秋”是指秋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刺配沧州,这里的“刺配”指的是脸上刺字,发往远地充军。“刺”,是古时的肉刑,在罪犯额面或肌肤上刺字,用墨染上颜色。
  C.“鼎”是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奢华活,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乐器和装饰品。
  D.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变徵”是徵的变调,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声调悲凉;羽,声调激越。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文明以止,人以化成
  中国文化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人文”。“人文”这个词是怎么来的?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它最初是跟“天文”相对提出来的,在古籍《周易》的《贲卦•彖传》中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个文,以化成天下。”这句话后面的意思是,我们通过对天文的考察,可以看到一年四季的变化;通过人文,就可以教化天下,让这个社会发生变化。所以,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人文化成”。
  那么,用人文的方法来让这个社会发生变化,究竟要变成什么?就是把人们的恶习等各种各样不好的东西化掉,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什么叫人文?“文明以止,人文也。”《大学》、《论语》、《孟子》都特别讲到,做人一定要懂得“止”,知道止于何处。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不同的身份了解自己应尽的义务,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那么怎样达到这个“止”呢?那就是靠文明,所以叫“文明以止”。
  “文化”这个词最初跟“物化”相对,文化是用文的方式去变化,物化是用物的方式去改变。文明呢,就是相对于野蛮、原始质朴而言,用文来明。《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中国文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