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80字。
《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引导学生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以“情”感人是语文课的重要特点。从某种角度来说,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命脉。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正是师生之间情感流动的过程,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一定有情感因素在课堂中闪光。以上是我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一些粗浅的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对《散步》这一篇课文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思索,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着重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揣摩语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
三.教学难点:
课文寓意深刻语句的理解和品析
四.教学策略: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运用启发、引导、扶植的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朗读、质疑、感悟。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
七.课前札记:
《散步》选自“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篇文质兼美、歌颂亲情的散文,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亲情——其中包括长辈对儿孙的体恤,子女对长辈的敬爱。
亲情是人世间最永恒、最美好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课文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叙身边事,诉心中情,对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因此,本课教学设计的思路是:
采用多种形式,充分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尽量开启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心海涟漪,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力求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感悟真情。
教学过程:
一. 情感熏陶 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歌曲《天下父母心》,学生聆听。
教师:同学们,在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首歌打动了全国亿万观众的心,我想把这首歌播放给大家听,不过有个小小的要求,听完要告诉老师,为什么观众那么喜欢这首歌。
2.学生畅谈感受(指名2—3名学生)学生从“儿女的孝敬,父母的关爱,无私的奉献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