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四问》教学设计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4/17 10:08:3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330字。

  《入门四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看古代文化经典。
  3.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与学习方法。 
  4.培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学思习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主要探讨有关文化经典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四个问题: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概况,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状况,三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四是本书的结构、编排思路以及学习本书的方法。
  学情分析: 
  这个单元建议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机组织讨论,以深化认识。“思考•讨论•练习”设计了三个题目,前两个侧重梳理已有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后一个则侧重方法的指导。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交流讨论,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国学大师文怀沙说,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树的影子拉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而传统文化就是魂牵梦绕的中国心;“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的源泉”,章太炎先生强调国家不可无国学,如果没有国学,国家便没有存在的价值。在“西化”严峻挑战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弘扬传统文化,重振“国学”精华。我们渴望来自传统文化的滋补,用文化塑造自己。而入门四问开启我们的文化之旅。
  首先,“四问是什么?”
  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概况,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状况,三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四是本书的结构、编排思路以及学习本书的方法。
  其次: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如何把它们分门别类整理编辑?唐代以后分为:经、史、子、集。预习之后,同学介绍“经、史、子、集”
  经部: 
  指儒家学说。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十三经,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 
  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即有历史的记录。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都属于这一类。司马迁的《史记》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几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四史。此外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子部: 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春秋战国之际,学者辈出,百家争鸣,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十分发达。每家著书一种,后人因为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所以称为子书。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
  集部: 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凡历代作家的散文、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属于一人专有的称为别集,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
  再次:探讨问题:        
  1.四书包括那些著作?最初是由谁编辑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发挥?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南宋朱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