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7980个字。
第13课最后一次演讲
教学目的:
1.了解闻一多,积累相关的语言知识。
2.学习有关演讲的知识,理解《最后一次演讲》的特点。
3.理解《最后一次演讲》,学习闻一多为了民主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有关演讲的知识,了解闻一多,积累相关的语言知识。
2.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本单元的学习任之一是学习演讲词,那么什么是演讲词,它有什么特点呢?
演讲词是为准备演讲而写成的文稿,它除具有议论文论点鲜明、逻辑性强的特点外,还讲究内容的针对性、思想性和鼓动性,语言的口语化,同时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具备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我们应如何根据文体特点来理解演词呢?
1.如何抓住演讲词的主旨和特点,分清文章的逻辑层次?
①根据演讲辞的特点理解文章的主旨。演讲辞有强烈的抒情性,要明确表达演讲者对人、事、物的看法,我们应根据演讲者情感的倾向性和表达的观点来确定主旨。
②根据演讲辞的文体特点分清文章的逻辑层次。
演讲属于议论文,从大的结构上看,一般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部分。分析问题部分,一般按对比、递进、并列、总分的论证结构来组织内容。只要我们弄清了它的结构形式,就能很容易分清文章的逻辑层次。
演讲者要让听者对演讲内容有深刻的了解,一般对所讲的内容有提示语,我们抓住了这些提示语也就能较容易把握文章的逻辑层次。
2.如何体会演讲词多样化的表现手法?
①根据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理解其表现手法。演讲辞要达到强烈的效果,
一般将议论与抒情结合,这样既能使观点鲜明,又能表达感情,还能做到形象生动。
②根据演讲辞叙述与描写相结合的特点理解其表现手法。演讲的内容要让听者有总体的印象,要用概括叙述的方法,要让听者受到强烈的熏陶,又要有生动的描写。演讲者总是让这二者结合得十分巧妙。
3.如何领悟、品味演讲词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
①根据作者演讲涉及的问题、对问题的看法以及针对的对象和对听讲对象所提出的要求理解其思想,特别要注意根据演讲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演讲者本人的思想情操来理解其表达的思想。
②根据演讲辞口语化的特点、以及综合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特点来理解其精彩的语言。
《最后一次演讲》是闻一多同志在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这种倒行逆施,自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一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中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