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全科试卷(7科7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全科试卷 / 高一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1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6/20 18:53:0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7-2018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2017-2018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doc
2017-2018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卷.doc
2017-2018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
2017-2018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
2017-2018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
2017-2018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doc
2017-2018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2017-2018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卷 
  考生注意:
  本试卷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案必须做在试答题纸上,坐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一 积累应用6分
  1.按要求填空。(4分)
  (1)怅寥廓,       ,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陶渊明《饮酒》中与“可意会,不可言传”意思相同的诗句是:           ,          。
  2.按要求选择。(2分)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表述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B.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也可以说“特意光临寒舍”。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二 阅读5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6题。(11分)
  ①任何一种艺术样式都以其特定的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契合。不管人们如何狂热地用“世界性”、“现代性”、“后现代”、“后殖民”、“全球化”之类的术语涂抹即将到来的21世纪,民族特性依然是艺术的本质属性之一。放逐民族性必将置艺术于无根状态。作为一种审美范式,古老的诗歌往往是一个民族审美心理的凝聚,是历代诗人探索、实验的结晶,是一个民族审美经验的长期积淀。如意大利的十四行、波斯的柔巴依、日本的俳句、中国的律诗……   
  ②那么,新诗是否完成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的契合呢?
  ③中国诗歌史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是:诗歌体制起自民间,兴于文士,最后成为一种主要审美范式。
  ④中国古典诗歌历经二千年实验、积淀,从四言、五言到七言,至唐代格律诗体制完备,产生了中国人骄傲的唐诗。由于方块字的音形特征,格律诗汇融节奏、韵律、修辞与建筑之美,成为汉语诗的黄金范式。伴随这一审美范式的成熟,汉语诗学也发展为一门系统的学科。天才李白、杜甫是汉语诗的顶峰大师,他们掌握、运用汉语诗的审美范式,并将这一审美范式推向成熟,但他们无力改变这一范式。因为这不是个人选择,而是一个民族的选择——唐代不仅拥有灿若群星的诗人,更有爱诗的民众。。
  ⑤然而,新诗是个例外。新诗是由知识分子率先发起的一种自上而下的诗歌体制。新诗的第一个尝试者胡适宣布《关不住了》,恰好是美国诗人SaraTeasdale的《OvertheRoofs》的翻译。这与梁实秋所说的“新诗,实际就是中文写的外国诗”是一致的。这就是说,新诗的源头是外国诗。的确,中国古典诗到清代已腐朽不堪,革命的选择不容置疑。问题在于,这种完全断裂的结果是将诗学建设置于零起点。作为新诗的代表,自由诗风靡一时。当时,谁写得最不象古典诗,谁就是先锋。在这种风气鼓励下产生的大量新诗确是货真价实的白话——当时有人说白话诗只有白话没有诗,这话虽然尖刻而轻巧,倒也并非无的放矢。不久,“胡适之体”新诗遭遇质疑,周作人也觉得新诗少了点“余香与余味”。郭沫若的《女神》固然为创生期的新诗开阔了气象、充实了内涵,但体制依然是自由体。他甚至说“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这句易于引起误解的话也表明郭沫若对诗歌体制未做深入思考。
  ⑥然而危机也正发生在这里:一种新的审美范式是否契合民族心理?
  ⑦但是,初期白话诗也并非欧化的一统天下。刘半农的《瓦釜集》是以江苏民歌的方式创作的,刘大白更以民谣体式写了《田主来》。这在当时虽然算不上主流,却也暗示了新诗体制的一种选择。
  ⑧20年代,新诗从对古典诗的破坏转入本体建设,体制建设和诗学建设成为诗人们关注的中心。真正对新诗格律发挥影响的是闻一多。这时的闻一多背叛《红烛》式的自由诗,以其对中国艺术的衷情与富于唯美倾向的形式追求对新诗体制进行反思,提出影响颇大的格律理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与句的均齐)”。而且他称新诗的格律是“戴着脚镣”,“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做诗的才感觉得格律的束缚”。代表作便是他自己的《死水》。在他的影响下,一批新诗人投入格律实验,其中徐志摩的诗更活泼。比如他的《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