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全仿真模拟检测(最后一卷)全科试题(9科9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8届高三全仿真模拟检测(最后一卷)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8届高三全仿真模拟检测(最后一卷)化学.doc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8届高三全仿真模拟检测(最后一卷)地理.doc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8届高三全仿真模拟检测(最后一卷)历史.doc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8届高三全仿真模拟检测(最后一卷)生物.doc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8届高三全仿真模拟检测(最后一卷)数学.doc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8届高三全仿真模拟检测(最后一卷)物理.doc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8届高三全仿真模拟检测(最后一卷)英语.doc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8届高三全仿真模拟检测(最后一卷)政治.doc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8届高三全仿真模拟检测(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8届高三全仿真模拟检测(最后一卷)语文试题.doc
语文答案.pdf
绝密★启用前
高三年级全仿真模拟检测
语文Ⅰ试题
(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4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7题,共7题)、非选择题(第8题〜第20题,共13题)两部分。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与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您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7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一项是( ▲ ) (3分)
A.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如果国宝会说话》着力以新视角、微表达、心驰神往的故事手法揭秘中华文物之美,真正让国宝“活”起来,火起来。
B.一灯大师知道,此时慈恩心中恶念越积越重,终有一日堤防溃决,一发而不可收拾,只有盼他善念滋长,恶念渐消,方能入于证道之境。
C.共享汽车、共享房子……各个行业都被共享经济 “入侵”,但我们身边不乏有很多人在捧着金饭碗要饭吃,是什么原因让你走入“别人吃肉,我们喝汤”的窘境?
D.用现代人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解释每张年画的美好寓意,年画不再是尘封在历史里的老古董,而是以一种新潮的姿态重新回归到人们的生活中。
2.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带命语境的一项是(▲ ) (3分)
A.我们要倡导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大家坦诚相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总结经验教训,交流思想认识,达到帮助同志、增进团结、做好工作的目的。
B.对于正在转型过程当中的中国来说,经济步入新常态,改革进入关键点,“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味着改革者的勇气、担当和坚持比什么都重要。
C.教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入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虽无痕,却有着惊人的力量;润物虽无声,但能于无声处听惊雷。
D.教育部指出,个别地方的教育依然“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仍然存在德质教育资源不足,校际差距较大问题,少数地方存在继续增大的趋势。
3.下列各句的描述,与括号内场所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铁笔能书千家号,刀工可琢万户名。(碑帖店)
B.叙声露绕千章锦,春晓云流五各笺。 (文具店)
C.虽为毫末个技艺,却是顶上大功夫。(理发店)
D.瑞牙雀舌含新意,芳蕊龙团寄逸情。(茶叶店)
4.根据诗中描写的季节,下列诗句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甲、春季 乙、夏季 丙、秋季
①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②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③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④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⑤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⑥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A.甲:②③ 乙:①⑤ 丙:④⑥
B.甲:②④ 乙:①⑥ 丙:③⑤
C.甲:④⑥ 乙:②③ 丙:①⑤
D.甲:④⑤ 乙:②⑥ 丙:①③
5.下列诗句中,与漫画情境晕的一项(▲ ) (3分)
A.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西
B.社雨晴时燕子飞,园林何许觅芳菲
C.垂髫村女依依说,燕子今朝又作窠
D.禽鸟也知勤作室,衔泥带得落花归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戒讽刺
清•李渔
①武人之刀,文士之笔,皆杀人之其也。刀能杀人,人尽皆之;笔能杀人,人则未尽知也。则未有能知之而明言以戒世者。
②窃怪传奇一书,昔人以代木铎,因愚夫愚妇识字知书者少,劝使为善,诫使勿恶,其道无由,故设此种文词,借优人说法,与大众齐听。谓善者如此收场,不善者如此结果 ,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