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省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小题,约5830字。
秘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8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 史 试 题 2018.6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试卷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考生信息填涂清楚。所有试题答案均须涂、写在答题卡限定的区域内,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 Ⅰ 卷 (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其主要目的是
A.沿袭历史传统 B.开创一代帝号 C.加强思想控制 D.宣扬个人功业
2.顾炎武诗曰“八艺既该通,百家亦兼取。至今礼存,其学非小补。”这赞颂了郑玄
A.潜心经学,不慕仕途 B.客耕东菜,生徒相随
C.广采众说,创立郑学 D.赠人书稿,甘为人梯
3.观察右图,它诞生于潍坊大地上有其文化传统根基。这一根基
A.源于东夷文化,吸纳吴越文化
B.立足海洋文明,借鉴西域文化
C.扎根游牧文明,吸收农耕文化
D.承继齐国文化,融合儒家文化
4.欣赏右图,与其表达了相似情感的诗句是
A.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B.行官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5.宋代以来,潍坊地区逐渐形成了研究金石的浓厚风气。开此风气之先的应是
A.范仲淹理政青州 B.赵明诚著《金石录》
C.陈介祺善藏钟鼎 D.赵秉忠作“状元卷”
6.郑板桥在潍县做了七年县令,其“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情怀历代传诵。体现这一情怀的是
A.画风传神,兰竹寄情中开场 B.诗文见长,标新立异
C.关心民瘼,开仓济民 D.字学汉魏,怒不同人
7.某学者说:“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指
A.《南京条约》签订 B.边疆地区危机扩大
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8.梁启超坚信“变者,天下之公理”;严复认为“不变一言,决非天运。”表明两人都主张
A.维新变法 B.以夷制夷 C.推翻帝制 D.否定孔教
9.1882年10月24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在江苏、安徽、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这反映了
A.思想观念解放 B.大众报业发展 C.铁路交通发达 D.轮船航运繁荣
10.李大钊很早就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但直到1918年才借助《新青年》《每周评论》大力宣传。主要是因为
A.辛亥革命发生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十月革命影响 D.学生爱国运动高涨
11.1919年5月24日,青州举行了由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万人大会,各界代表历数帝国主义罪行,一致声极北平学生爱国运动。这表明当地的五四运动
A.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B.其产党员起了领导作用
C.群众基础较为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