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全科试卷(9科9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68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7/10 15:47:4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2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7-2018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_
  2017-2018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
  2017-2018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doc
  2017-2018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
  2017-2018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doc
  2017-2018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doc
  2017-2018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doc
  2017-2018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卷.doc
  2017-2018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2017-2018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洛阳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与名篇名句默写
  1. 下列各组词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孱弱     炮烙(pào)     皮开肉绽     峥嵘崔嵬(wéi)
  B. 纤细     勾当(gòu)     度长絮大     广袤无垠(mào)
  C. 吞噬     惬意(xiè)      以手抚膺     畏葸不前(xǐ)
  D. 呜咽     庠序(xiáng)    锲而不舍     磨牙吮血(shǔn)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组词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辨析。A项,“炮烙”的“炮”应读páo;C项,“惬意”的“惬”应读qiè;D项,“契而不舍”正确应为:“锲”。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锦瑟》的主题,有悲叹诗人怀才不遇说,有悼念亡故的亲人说,有怀念美好的恋情说,等等,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②那些志大才疏的人总是好高骜远,过足了仰望星空的瘾,而不肯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地关心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结果错过生活。
  ③一个时代的浩荡征程,总是由亿万人民沆瀣一气书写的。让我们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携手共进,跬步致远,滴水成海。
  ④在这次“文学艺术联合会德艺双馨奖”的颁奖会上我见到了许多仰幕已久的老前辈,他们的教诲,让我如坐春风。
  ⑤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百年梦想只争朝夕,新征程更加呼唤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
  ⑥经过二十多年的体验和总结,我坚定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生命的意义在于身临其境地替他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此题可以用排除法。①“众说纷纭”:形容有各种各样的议论。合乎语境“有悲叹诗人怀才不遇说,有悼念亡故的亲人说,有怀念美好的恋情说”,使用正确。排除A项、B项。②“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望文生义,使用错误。③“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使用错误,可改为“勤力同心”或“同心同德”。④“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问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合乎语境中“他们的教诲”,使用正确。排除D项。⑤“只争朝夕”: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目的。使用正确。⑥“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可改为“设身处地”。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宪法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在宪法修改实践中形成的符合宪法精神的工作模式,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法治国家。
  B. 近日,人社部下发《通知》,部署明年深化改革的具体工作,其中包括研究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
  C. 2017年中国的天然气、电力、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已超过1/5.过去两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绝对量正在下降。
  D. 回顾发展历程,我们之所以取得发展的阶段性成功、发展速度走在世界前列的原因,是通过改开放,系统地、大规模地降低了体制成本。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A项,成分残缺,在“国家”后面加上宾语中心词“的建设”。C项,不合逻辑,“电力”和水电、风电”是包含被包含关系,不能并列。D项,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并在“通过”前加上“因为”。
  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话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如果把唐诗比作一座让人仰望的高山,那么山的顶峰一定是李白和杜甫。 ①___,那么杜甫则是从地上经过修炼而升起的“诗圣”。李白的诗激情澎湃,豪放飘逸,更关注理想和未来,更具创新性;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曲折迂回, ②___,更具继承性。 ③__,张扬个性,抒发自我,有一种勃发之气。杜甫代表着暮年,老成持重,千锤百炼,有一种人工的锻造之美。
  【答案】    (1). ①如果说李白是从天上降临人间的“诗仙”    (2). ②更关注现实和民生    (3). ③李白代表着青春
  ........................
  5. 补写出下列句中缺少的部分。
  (1)在《劝学》中,荀子用利用舆马和舟楫作喻,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李白《蜀道难》写道,因为青泥岭太过曲折盘旋,所以经过时“____________”。
  (3)在《登高》中,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自已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独自登高的处境。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