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00字。
《失街亭》
教学目标:欣赏《失街亭》中的人物描写方法,近而对小说中主要 <br>
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br>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分析<br>
教学难点:人物性格展示的技巧<br>
一 导入
三国时代是一个战祸纷乱的年代,而乱世正是英雄们展示自己才华的最好舞台。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失街亭》,去领略一下英雄气概。
我们知道,诸葛亮为报先帝之恩,把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作为自己的目标。而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却失败了,只因街亭失守,同时也直接影响了蜀魏乃至整个三国的战略格局。试问,小小街亭,何以如此重要呢?(提问)课文中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街亭的重要战略位置,请大家寻找一下。“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
二 街亭战略地位简介
1让我们来看一下当时的地理形势图(幻灯)
讲解:诸葛亮北伐路径是由汉中直奔斜谷进而攻取郿城从而直逼长安;而司马懿则由长安南下,攻取街亭,进而攻打阳平关,绕道蜀军背后断其粮草,蜀军自然不战而溃。街亭在此战役中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
三 人物分析
㈠司马懿
(过渡)但关系到北伐成败的街亭最终还是失守了。那是怎么失守的呢?
1(提问)请大家从文中找到署魏之间这场激烈争夺战所在的段落。
第五、六节
2其中我们看到,战役主动权主要掌握在谁手中?
司马懿/魏军
3用了哪些策略掌握了主动权? (幻灯)
①众军惊惧,只得努力下山来冲魏兵。魏兵端然不动。蜀兵又退上山去。(以静制动)
②山上无水,军不得食,寨中大乱。(围山断水)
③沿山放火,山上蜀兵愈乱。(放火烧山)
④司马懿放条大路,让过马谡。背后张合引兵追来。(欲擒故纵)
⑤合回军便走。延驱兵赶来,复夺街亭。赶到五十余里,一声喊起,两边伏兵齐出:左边司马懿,右边司马昭,却抄在魏延背后,把延困在垓心。张合复来,三路兵合在一处。(诱敌深入)
⑥二将慌忙奔回寨时,营中皆是魏兵旌旗。(调虎离山)
总评:可见此人老奸巨滑,老谋深算,连诸葛亮对司马懿也是多有顾忌,甚至是惧怕。
(补充材料)诸葛亮听到曹睿封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又提督雍、凉等处兵马时,就大惊曰:“曹丕已死,孺子曹睿即位,余皆不足虑;司马懿深有谋略,今督雍、凉兵马,倘训练成时,必为蜀中大患。” (幻灯)后来曹睿中计而把司马懿削职回乡时,孔明闻之大喜:“吾欲伐魏久矣,奈有司马懿总雍、凉之兵。今既中计遭贬,吾有何忧?” (幻灯)次日,即上表伐魏。从诸葛亮的一惊一喜,有力地反衬了司马懿的将才和谋略。由于司马懿的存在,诸葛亮六出祁山而“未得寸土”。不禁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