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820字。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江苏版]
“获得教养的途径”单元教案
山东郓城一中 李召峰
一、专题内涵解说:
本专题分为三个部分:“经典的力量”,“求学之道”和“从质疑到创新”。第一部分探讨的重点是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第二部分探讨重点是读书学习的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基本原则。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第三部分探讨重点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思考的方法,研讨质疑和创新的关系。三篇文章的关系,简而言之也可以概括为“读”——“学”——“思”。
通过有效的探讨,让学生从基本的“读书求知”意识逐步上升为自我完善,服务人类的精神追求。
二、教学建议:
1、 对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和伯尔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作文本研习,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境遇;
2、 阅读产生世界影响的《安妮日记》,用探讨的方法,了解青年一代对战争罪恶的深层思考;
3、 结合品评记录战争主题的图片,开展活动体验,感受战争中人的命运,理解世界人民祈祷和平的愿望。
4、 专题学习要求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了解不同的叙述风格,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学会抓住重点解读图片内容。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 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
2、学生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能说出战争对人的精神摧残和对人类文化的毁灭作用。
3、 学生通过学习探究,了解不同的叙述风格,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4、 学生通过活动实践,了解新闻图片的作用,学会抓住重点解读图片内容,对图片进行鉴赏。
5、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学会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能起草简要的报告。
四、课时安排:(总计8-9课时)
遭遇战争 2-3课时
黑暗中的心迹 3课时
历史画外音 1课时
写作实践 2课时
五、预习安排:(充分利用图书馆及互联网资源)
(一)课下搜集与战争相关的的文学作品及图片资料。
(二)《一个人的遭遇》全文阅读(见语文读本)。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学生探讨阅读经典作用,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为主,教师适当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