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时,约3100字。
项链
教学目的 1、 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作品思想意义。
2、 欣赏心理描写艺术和结尾处理的艺术方法。
重点、难点 精巧的构思(重点)、人物形象的把握(难点)
教学方法: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探究悲剧发生的思想根源,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大家知道,项链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首饰。可是有时候,项链也会成为一条锁链,紧紧地勒住命运的咽喉。莫泊桑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在小说《项链》中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二、熟悉情节,给分开的部分拟小标题
明确:背景、得请柬、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还债务、明真相
三、分析人物形象
问题1:课文中针对的是什么人什么事?
明确:针对的是玛蒂尔德丢失项链的人生悲剧。
问题2:为什么会丢失?
明确:因为她觉得“临走时候加穿的衣服”“寒碜味儿跟舞会上的衣服的豪华气派很不相称”,“为了避免那些穿着珍贵皮衣的女人看见,想赶快逃走”。
问题3:这是什么思想在作怪?
明确:虚荣心。
问题4:如果她没有项链,就不会丢失。哪来的项链?
明确:从朋友那里借来的。
问题5:为什么要借?
明确:因为她没有——这是客观原因。主观上是因为她认为“在阔太太中间露穷酸相,再难堪也没有了”
问题6:这又是什么思想在作怪?
明确:还是虚荣心。
问题7:如果她不参加舞会,就不会借项链。她为什么要去参加舞会呢?
明确:贪图享乐的思想。小说一连用八个“梦想”描写了玛蒂尔德的心理活动。她梦想有高级住宅,梦想有华贵的陈设,梦想有精美的佳肴,梦想有仆人侍奉,甚至梦想自己“跟最亲密的男朋友闲谈,或者跟那些一般女人所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种种狂热的梦想,无不暴露出她贪图享乐的思想意识。
如何评价路瓦栽夫人这一形象?
人的性格是复杂的,路瓦栽夫人虽然爱慕虚荣、贪图享乐,但在她身上还有恪守信誉、自尊自强、吃苦耐劳等可贵的品格。我们在分析这一人物形象的时候,不要走向极端。
“失项链”后玛蒂尔德可以选择哪些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骗、偷、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