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军细柳》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6370个字。
2018年秋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发展性阅读靶向阅读课导学案
备课时间 ____周星期_____ 单元 第六单元第23课 主备人
授课时间 ___周星期___需课时 课题 周亚夫军细柳 审核人
阅读评价
组别 组长 组员 班评 教师评价
1 2 3 4 5 6 7 8
展示次数 终结评价
展示质量
一、阅读目标
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二、目标链接
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写人,有利于充分显示人物的形象,突出被表现人物的本个性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文中把文帝在细柳营和霸上、棘门军遇到的不同情况加以对比,刻画了周亚夫的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
三、阅读过程
作家及作品常识
1.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2.《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