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七校联合体高三考前高考冲刺交流全科试题(7科7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8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七校联合体高三考前高考冲刺交流考试
2018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七校联合体高三考前高考冲刺交流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2018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中学高三七校联合体考前冲刺交流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
2018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高三考前七校联合体高考冲刺交流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2018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高三考前七校联合体高考冲刺交流数学(理)试题(解析版).doc
2018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高三考前七校联合体高考冲刺交流数学(文)试题(解析版).doc
2018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高三考前七校联合体高考冲刺交流物理试题(解析版).doc
2018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高三考前七校联合体高考冲刺交流英语试题(解析版).doc
2018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七校联合体高三考前高考冲刺交流语文试题(解析版)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由于古代中国进入文明社会时保留了氏族血缘的关系,所以国家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殷周王朝,天子、诸侯、卿大夫是以血缘关系构成的宗子、宗孙和姻亲的亲缘关系。这时的君权与父权同一,君权是父权的延伸和扩大,国家是一家一族的国家。
这样的政治生态,决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不同于西方的历程。侯外庐指出:中国思想文化起步于“人惟求旧,旧惟求新”的“君子世界”,特别关注政治论、道德论、人生论,具有贤人的作风。所以在中国古代社会,道德受到特别关注,道德提到了“天理”的高度,以道德为人性,以道德为人的良知。道德几乎支配着人生和人生的一切,古代文明中出现了一种泛道德主义的倾向,政治伦理化便是其中重要的表现。政治被伦理化,在古代国家初奠时便如此。
殷周王朝的统治,既崇尚天,也崇尚德,“德”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君主的德行和品格,古人认为维持政权和政治上的统治,单凭“天”的庇佑是不够的,还取决于代天行政的君主的德行,到周王朝时,君主的人格如何被认为是治政的最重要的因素。孔子把此提升到“德治”高度,主张刑治与德治并举。孟子更进一步,直接提出仁政的主张,把仁即道德与政治直接相结合,奠定了政治伦理化的倾向。
从一般意义上说,政治与道德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二者既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代替,秦代的法家便是持此主张,但在古代中国家国同构的政治生态中,德政分离,完全行不通,秦王朝短命便是证明。在古代政治生态中,权力不能代替氏族血缘的亲情,在古代统治中道德不能缺位,德政不能分离,殷周纣王缺德而败亡,秦排除道德而短命。因此,道德与政治的相融相合,是古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西周时期,随着部落战争的结束与中原地区的统一,社会结构中不仅存在着血缘氏族,而且还存在非血缘的异姓和被征服者,这种变化,决定爱扩大到血族以外的异姓部落,扩大到广大地域的人际关系。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他的“仁”学反映了这种变化情势,也奠定了道德与政治相融合的理论基础,从思想上进一步推动了伦理政治化。在此之上,孟子提出推恩原则以及所谓“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的仁政,把仁与政即道德与政治直接相结合。
(摘编自陈谷嘉《中国路径中的君子世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殷周王朝的天子、诸侯与卿大夫虽然存在等级差异,却完全靠血缘关系维护。
B. 殷周时期,德行和品格就被纳入国家的政治范畴,开启了伦理与政治的融合。
C. 维持政权和政治上的统治,既需要凭“天”的庇佑,还要取决于君主的德行。
D. 道德不仅维护了西周一家一族的氏族统治,也维护了异族和被征服者的统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政治生态环境,即国家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
B. 文章以侯外庐的观点为理论依据,分析推理并证明道德在我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C. 唐秦朝信守法家而短命,从正面论证了道德与政治融合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趋势。
D. 提出中心论题后,本文先后阐述了德的重要性、德政关系,进而到德政融合发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中国如果进入文明社会时没保留氏族血缘关系,国家就不会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
B. 没有古代中国家国同构的政治生态,几乎支配着人生与人生一切的道德就失去了土壤。
C. 在我国古代政治生态中,如果道德缺位,政治和道德相分离,那么政权根本就行不通。
D. 孟子的推恩原则与仁政主张,把德与政直接结合,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伦理化的倾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渔乡石板路
张一芳
海湾上裸露的金色岙滩,和散落在山脊间的黑瓦白墙,再加上阳光在深绿或浅绿的山坡和坳壑间走来窜去剪出的阴面和阳面,连结这些块面的线条,是用无数坚石垒接起来的石板路。蜿蜒、腾挪的脉痕勾勒出一条条白带,牵来扯去纠缠在村舍与村舍、岙滩与岙滩、村舍与岙滩之间,编织起渔乡的风景,连接着渔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