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部分是教材解析,后半部分是练习。约7690个字。
12 蟋蟀在时报广场
湖北省鄂州市一中 杨芳
课题精解
作者简介
乔治·塞尔登(GeorgeSelden,1929~)出生在康涅狄格州,在纽约定居下来后,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蟋蟀在时报广场》是他的代表作, 1960年由美国纽约德耳出版公司出版后,受到美国《图书馆杂志》、《纽约先驱论坛报》书评版的好评,曾获美国纽伯里奖第二名。到1978年为止,在18年间,这本书已经再版了17次。
题目解说
一只蟋蟀在时报广场历尽艰辛,它知恩图报、珍惜友情,做了错事甘愿受罚,终于成为一只全纽约人民都喜爱的蟋蟀。
相关资料
《蟋蟀在时报广场》被誉为当代新童话的标本。它既以不落窠臼的幻想出奇制胜,又和美国当代现实社会生活画面融合。作品中,正直的蟋蟀,精明的老鼠,宽厚的猫儿,无不形象鲜明,生动可爱。如果说老鼠塔克和猫儿哈里是城市流浪者的拟人化形象,那么蟋蟀切斯特无疑是乡村流浪歌手的化身。正是这些患难中的朋友与报童马里奥共同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友谊乐章。作品告诉人们一个真理:真挚的友谊能够战胜生活中的苦难,驱散心灵上的阴云。
此外,作品还表现了作者对现代都市文明的批判意识。作者对考古学和人类学具有浓厚的兴趣,有意在作品中展示了艺术与商业、自然与人工、城市与农村、人类与动物之问的对立和联系,并通过小蟋蟀切斯特对城市生活的惊奇感和失落感,说明西方现代文明固然能给人带来丰裕的物质享受,却是以牺牲人的心灵自由和个性完整为代价的,因此,对于那些心地
课后综合精炼
基础知识
1.仔细观察一下,这几组词在构词上有什么相同
之处,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你可以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一下词类方面
的知识。
① 咆哮 葱茏 逍遥 伶仃
② 玲珑 慷慨 弥漫 忧郁
③ 蟋蟀 玛瑙 琥珀 珊瑚
构词上的共同点:
读音上的不同处:
读下列句子,试分析一下它们和故事的结局有什么关系。
2.蟋蟀安心了: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至少头顶上还有一颗熟悉的星星在
朝他眨着眼睛。
3.可是切斯特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比得上自由。他慷慨地把宝塔笼子让给塔
克,自己睡在火柴盒子里。
4.夜里,切斯特做了一个梦。他坐在康涅狄格州老家的大树墩上,正在吃
一片柳叶。
5.马里奥明白:蟋蟀就像一切过惯自由生活的人一样,宁愿死掉,也不愿
活在牢笼里。
6.蟋蟀又演奏了一支名叫《重归苏莲托》的乐曲,这恰巧是妈妈最心爱的
歌。
7.纽约的人愿意对有才能的人付出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