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张可久散曲二首》备课资料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3/21 20:46:3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590字。既有对课内诗句的鉴赏,又有课后练习的答案。
张可久散曲二首
一、作者介绍    
张可久(约1280一约1348),名可久,号小山。一生坎坷,四十岁前为功名奔波,后曾为绍兴路吏。七十多岁尚迫于生计,为昆山幕僚。张可久为元代创作散曲最多的作家(小令853,套数9),朱权《太和正音谱》盛赞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有不食烟火之气,真可谓不羁之才”。李开先《乔梦符小令序》:“元之张(可久)、乔(吉),其犹唐之李、杜乎!”
在元代曲家中,“只有小山才全面地将传统诗词的艺术精神输入散曲,这是本期曲家传统文人意识复苏最深刻的表现,是小山散曲‘雅化’的实质所在,对中国散曲的发展趋向,尤其是对清代散曲,影响极大。……在小山曲中,我们经常可体会到一种与前期曲家所不同的恋旧心理和清雅的文士情趣”。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二、课文教学

【中吕·红绣鞋】    天台瀑布寺
1.基本阅读
这是一首借山势之险恶写人心更险恶的叹世之作,从中可见作者对元代世道危艰、人心险恶的社会现实的慨叹与愤懑。(主旨)
全曲可分两层:前五句为一层,突出天台山和天台山飞瀑之险,从而为第二层(“比人心山未险”)的议论作好铺垫。
第一层:写山与瀑布之“险”。
山峰如一排排寒光闪闪的利剑;瀑布由于高寒而凝结成冰,也像寒光闪闪的冰帘挂在悬崖上;除了自然景物之寒险外,山间动物之悲哀(猿之哀鸣,鸟之啼血)又染上无穷的阴森凄凉。这样还没写足,连山风也从阴森森的山洞里呼啸而出,使天台山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渗透着凄冷的情调,使人望之心惊,听之胆怯,感之凄寒。真可谓天台山无处不险寒。
第二层:写人心之险。
这层就一句:“比人心山未险”,并且以之煞尾,颇出人意外。不过,上下观照,读者恍然大悟,原来前面所写的天台山之“险”全在于托出这一句。也因为有了这一句,才使全曲另辟新境,使其艺术境界大大超出一般的写景之作,成为格高意深之杰作。
2.鉴贯要点
奇特的艺术构思。作者立意奇特,构思奇妙:名为写“寺”,笔墨并非在“寺”;看似写“山”意又不在“山”。当险恶的天台山染尽恐怖气氛时,笔锋一转,“比人心山未险”一句推出戛然而止飞,看似突兀,实则意味无穷。其发人深思并痛恨人心险恶的力度,实有四两拨千斤之功效。从中见出作者对元代世道危艰、人心险恶的社会现实的慨叹与愤满。
奇妙景物描写。前两句分明写实,写雪剑‘‘峰攒”,写冰帘“悬崖”,突显这两种实景之险恶。继之三句,对前两种实景作进一步的渲染烘托。猿之哀,鸟之啼,风之吼,三种声音之出现,使“险恶”的天台山染上更为惊心恐怖的氛围。通过这奇妙并层层深化的景物描写,酿造一种一触即发的“险恶”势态,第二层写人心更加险恶便显得意味无穷。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