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200字。
鸿门宴
背景知识
1. 西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字季,秦泗水郡沛县丰邑中阳里(今属江苏丰县)人。西汉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02年至前195年在位。刘邦秦末为地方小吏,任泗水亭长。公元209年,他响应陈胜起义,称沛公,隶属项梁,经常与项羽并肩作战,前206年分兵。刘邦向西取南阳、武关攻秦,项羽领兵北上救赵。刘邦先项羽一月入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自称应为关中王,与秦民约法三章,废秦苛法。随后项羽入关,大封十八王,刘邦被封为汉中王。不久楚汉战争爆发,经过四年争战,汉胜楚败刘邦即帝位,建立汉朝。在位期间,继承秦制,实行中央集权,先后消灭了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王,大封同姓诸侯王以为屏藩。迁东方六国贵族后裔及豪强以实关中京师,便于加强控制。又推行重农抑商与黄老无为政治,与民休息,参照秦律制定了《汉律》九章。这些措施有利于政权巩固和恢复遭受战乱的残破经济,并使汉朝保有几百年的基业。
善于用人,这是楚亡汉兴的一个重要原因。刘邦做了皇帝。群臣让他总结胜利的原因。刘邦在洛阳设宴庆功,他在庆功会上说:“在军营中定计决策,就可以在千里之外取胜,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后方,安抚百姓,供应粮饷,使运输从不断绝,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决战必定胜利,功城必定取得,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超凡的英雄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就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只有一个谋臣范增,但不能够始终任用,这就是他被我禽灭的原因。”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刘邦用他的亲身战斗经历生动地又一次说明了这一个普通的真理。
由于刘邦起自布衣,因此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而无功为侯为王者,无法立足于天地之间。所以秦末六国之后,如楚怀王心、赵王歇、魏王咎、魏王豹、韩王成、韩王信、齐王田儋、田荣、田广、田安、田市等,以及汉初所封异姓王,都只是先秦封建积习的回光返照,不数年而灭亡。到了西汉七国之乱后,又严诸侯王禁制,除吏皆由朝廷,诸侯王仅是食租衣税而已。于是三代世侯世卿之遗法,始荡然净尽,而成后世征辟、选举、科目、杂流,这就是天地间的社会大变局,因刘邦布衣为天子而成定局。
2.历史名将项羽
秦末反秦义军重要领袖 、名将 、楚军统帅。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少学兵法,素有勇力。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观始皇巡游威仪,认为“彼可取而代也”(《史记·项羽本纪》)。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助叔父项梁杀秦会稽郡守,起兵响应陈胜。项梁死,归楚怀王节制。三年冬,率楚军主力5万人渡河(黄河)救赵,大败秦军,解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之围。继迫秦将章邯举军投降。拥众数十万,名震诸侯(见秦末农民战争)。不久,坑杀降卒20万人于新安(今属河南)。入关后,焚宫室,收财宝、妇女,大失人心。汉王元年(前206)春,挟灭秦之功,封18个诸侯,使分踞各地。自号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占有梁、楚九郡。二年冬,使人杀怀王。诸侯叛离,齐国田荣率先举兵,项羽乃亲自率兵击齐将田荣等,烧杀掳掠,激起齐民反抗。楚汉战争之初,不察刘邦意图,未予严密防范,以致刘邦顺利东进。四月,由齐地领精兵3万人奔袭,大败已占领彭城的刘邦及诸侯联军,几乎生擒刘邦。其后,与汉军长期鏖兵,一克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两夺成皋(今荥阳西北),迫刘邦仓皇逃遁。终因不善筹谋,不纳良策,逐渐失去优势和主动。四年八月,议和东归,复大败刘邦追兵于固陵(今淮阳西北)。后被合围于垓下(今鹿邑东,一说今安徽灵璧东南),决战失利,溃围而出。至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犹指挥28骑两次冲击由数千名汉军组成的包围圈,杀数十人。五年十二月,退至乌江(今和县境),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不愿渡江躲避,下马步战,杀汉兵上百人,负伤10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项羽作战勇悍,长于突击,自言“身经九十余战,所当者破,未尝败”(《前汉纪》卷三)。时人称其用兵疾如雷电。据载曾著兵书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