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教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沪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二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3/23 16:00:2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2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500字。拟采用讨论法、分析法、启发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废墟,理解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废墟
                             余秋雨
      授课人:史俊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废墟的特殊内涵。 
能力目标:通过文章关键句段的分析和内容的讨论,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体会作者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难点: 
弄清楚废墟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理解废墟的特殊内涵。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设想:
本文是课外文章,拟采用讨论法、分析法、启发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废墟,理解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一):请同学们用几个形容词来形容自己心目中的废墟。
问题(二):到底什么样的古老的(年代久远的)、破损的东西才是废墟呢?
【设计目的】:文章中的废墟与日常生活中的废墟迥然不同,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好奇进
入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
1. 带着上面的问题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2. 齐读之前,介绍作者。
余秋雨:当代文艺理论家,散文作家。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曾担任该院院长。1987年获国家科委、文化部授予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90年代后开始“
文化大散文”的创作。作品集有《山居笔记》、《文化苦旅》、《霜冷长河》等。
三、解难答疑
1、 针对一中的问题(二),继续提问:现在同学们认为作者眼中的废墟是什么样子的?
2、 出示雷锋塔新旧两张图纸,讲述旧雷锋塔所蕴含的历史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对废墟的初步内涵有一定的认识。
(小结:废墟是包蕴着一定文化内涵的古代遗迹。)
【设计目的】:通过具体形象的对比,可以让学生对废墟有进一步的理解。
四、分析课文
1、 找出文中寄予作者对废墟感情的句子。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
2、 作者为什么诅咒废墟?
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
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殒灭。
(附:怎样理解“什么没有见过的明月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