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30字。
查断病句常用十招
一、找主干,看搭配是否恰当
这是检查病句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招式。如:
(1)、哺乳期妇女如果仅仅依靠农补品中的含碘量,就有可能缺碘,若不及时添加含碘食品,则有可能导致婴儿脑神经损伤或智力低下。(05年浙江卷)
(2)、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05年湖南卷)
(3)、她的歌声清亮、甜美、质朴、亲切,焕发着泥土的芳香,把人们带到了那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廊。(05年山东卷)
(4)、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05年山东卷)
(5)、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05年江西卷)
(6)、“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老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满堂灌”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05年江苏卷)
以上病句简析:
(1)动宾短语“依靠……含碘量”动词与宾语搭配不当,去掉“含”“量”两字。
(2)的主干为“生物入侵是指物种”显然不对,主语“生物入侵”与宾语“物种”搭配不当,可以把“的物种”去掉,在“那些”后面加入“物种”。
(3)中“歌声……焕发芳香”动宾搭配不当,“焕发”是视觉印象,“芳香”是嗅觉印象,可将“焕发”改作“散发”。
(4)主干“(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欢迎”其中“培养”与“欢迎”搭配不当,可改成“高校培养的学生深受欢迎”。
(5)主干“乒乓球馆是团体”主宾搭配不当,将“团体”改为“场所”。
(6)“传统的‘满堂灌’”属于教学方式,不是老师角色,主语“角色”与介词短语“由传统的‘满堂灌’”搭配不当,可将“角色”改成“教学方式”。
二、看并列短语,“搭配”“语序”“分类”是否恰当、结构是否一致
并列短语的使用可能会出现以下四种的语病:
1、搭配不当。如:
(7)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茅草房子,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乡音,那胶东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
2、语序不当。如:
(8)、经考古专家20多年的整理、研究和发掘,被学术界评定为我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考古获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3、分类不当。如:
(9)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