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10字。
教学内容:说数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发展,从而认识科学发展无止境的规律和科学的创新精神。
2.从课文的描述里去感受数学的美,并探究这种美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点
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了解数的发展,领会一种科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
探究科学家笔下的数何以有如此魅力。
教学方法
问答式、讨论式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数字儿歌导入
二、认知与领悟
1、步骤一:分两大组,快速阅读原文,搜寻有效信息。四人小组讨论。
问题:⑴文中介绍了哪些数?按其出现的先后一一指出,然后按照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用大括号的形式标示出来。
⑵画出由虚实两根数轴组成的复平面,并口头作出说明。
步骤二:各选一位同学分别在黑板上写出答案。
⑴(思路图略)
(引导学生说明:数由自然数开始,然后为了解决小数减大数的困难和计数的需要,引进了负数和零,继而又有了分数,有了无理数,这以后又创造了虚数,出现了复数……)
⑵(复平面图略)
(引导学生说明:这个复平面上的水平直线是实数轴,负数正数分列左右,零居中央;与之相垂直的是虚数轴,它上面的点则是虚数;而复平面上的其余任何的点则为复数。)
2、从上面的思路图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
明确:按照人类对数的认识过程组织全文的,是逻辑顺序。
3、从数的不断被人类认识的过程看,你觉得科学发展有什么样的规律?科学发展需要怎样的一种精神?
讨论后明确“科学发展的规律”:科学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如庄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又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讨论后明确“科学发展需要的精神”:科学需要发现,需要想象,需要创造。科学就是要有一种“想入非非”“无中生有”的精神。正是带着这种精神,一代一代的科学家不断研究,不断发现,不断创造,引领人类迎接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三、鉴赏与探究
(一)鉴赏:
由以上的讨论可见数是奇妙的,但数也是美丽的。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沈致远先生是一位科学家,在他的笔下数并非深奥难懂、枯燥乏味,相反,充满乐趣,富于美感。那么,作者是用了哪些方法去表现数学的美的呢?
讨论后明确:举例,比喻,作比较
2、学生齐读文中的两首诗
3、选择你认为最能表现“数”的美的句子加以赏析。
(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