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诗歌选择题技巧(6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6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2/17 16:11:1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7
  • 下载点数: 4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诗歌选择题技巧
专题03+诗歌选择题技巧(1)+词句翻译不准,内容理解有误-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要点十讲+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4+诗歌选择题技巧(2)+情感分析有误-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要点十讲+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5+诗歌选择题技巧(3)+诗歌基本知识分析有误-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要点十讲+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6+诗歌选择题技巧(4)+手法判断有误-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要点十讲+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7+诗歌选择题技巧(5)+结构分析不当-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要点十讲+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8+诗歌选择题技巧(6)+语言特色分析有误-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要点十讲+Word版含解析.doc

  一、古代诗歌选择题解题步骤
  (1)读懂诗歌,疏通诗 意,把握、理解诗歌中的“景”和“情”,是做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前提。
  要想做对诗歌鉴赏选择题,必须静下心来,反复咀嚼,品析每句诗,能够将古诗歌翻译成现代汉语,做到大体理解诗歌的内容。
  (2)古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来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式。
  下面通过列表的形式介绍以下考查点、命题方式以及应对策略,明确比对的注意点。
  具体而言,应关注如下信息:
  关注术语——技巧术语、情感术语、诗歌专门术语(如送别诗、律诗等)。
  关注修饰词——对景物特点、人物特点等进行概括的形容词,对语言特色进行概括的修饰词等。
  关注命题语——如范围、程度词(只、都、全、一些),是非词(无、没有),关联词,术语连接词(和、或、还有等)。
  二、选择题考点突破
   诗歌选择题考点突破之:词句翻译不准,内容理解有误
  【典例示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西塞山下作
  韦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②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③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趣咏。②孤峰,指湓城北的庐山。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下面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诗人行至西塞山这个东吴江防边塞,前望江水,历史往事等引起丰富的联想,但诗人并没有借西塞山势发盛衰荣辱的感叹。
  B.颔联写诗人所见,前望是庐山,后看是斜月;“渐映”写月光逐渐明亮,“斜生”巧妙的写时间的推移、位差的变化。
  C.颈联通过实写,把西塞山一带异时生长成熟的植物作艺术的归纳,使得描绘的景物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情趣。
  D.尾联,表现了诗人对西塞山的爱恋,他把芦花化作宁静恬适的生活伴侣,期望有一天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  
  E.这首诗写诗人舟行至西塞山下时所见所感,前两联暗示诗人的行迹,第三联写出对此地烹紫薇、摘黄柑的乡间生活的赞美。
  【突破方法】
  ①回归诗歌词句,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①关注景物描写的时节、地点、特点;②关注事件、人物、动作或评价】
  ②关注选项中的“意思是”、“状写”、“描绘”、“刻画”等词。
  【答案】
  BC
  【解析】
  【例题精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春阴
  朱弁①
  关河迢递②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
  一、选择题考点突破
   诗歌选择题考点突破之:诗歌基本知识分析有误
  【典例示范】
  阅读下面 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
  皇甫冉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相送,“江城”点明送别的地点,“新秋”点明送别的时间。
  B.首联中的“阻”既指相送之人视线为烟波所阻,又指行舟被烟波所阻。
  C.颔联“闻道”“更言”两词语言含糊,表明这些消息都是来自传闻。
  D.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通常是四联八句,也可以是四句,也可以多于八句。
  突破方法:注意选项中对诗歌体裁、题材等知识的表述。
  【答案】
  1.D
  【例题精练】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①无觅处。   
  A.这首七绝开篇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 池馆、古榭”照应“水阁”,“重阳”照应“九日”。
  B.诗作的第一句写出了池馆园林的荒凉,反衬了嘉客在重阳赏菊品酒的雅兴之浓。
  C. 诗中“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两句有着严格的对仗,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
  D. 这首诗歌体现的 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这正是这首诗歌能够被人广为流传的主要原因之一。
  【答案】
  1.A
  【解析】
  “七绝”应为“七律”。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①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②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
  一、选择题考点突破
   语言特色分析有误
  【典例示范】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己亥①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曹  松
  其一
  泽国②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③。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其二
  传闻④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注]①己亥:公元879年(乾符六年)的干支。②泽国:泛指江南各地,因湖泽星罗棋布,故称。③樵苏:打柴为“樵”,割草为“苏”。④传闻:一作“波间”。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首开篇轻描淡写,让读者从那“战图”中去想象兵荒马乱、血流成河的现实。
  B.“凭君”一句直写作者对将领讲封侯事的厌弃态度,表达出心中对战争的痛恨之情。
  C.第二首以“百神愁”之语痛斥战争的罪恶,用“谁道沧江总无食”反讽战事的频繁。
  D.两首诗风格迥异:其一用意曲折,语言委婉含蓄;其二着力用笔,表达直白显豁。
  【答案】
  D
  【解析】
  其一直抒胸臆,直陈问题,语言并不含蓄。
  突破方法:
  ①初读过程中注意整体感知诗歌语言特点,明确诗歌主要以哪种表达语言为主(是 抒情、议论还是其他),进而结合诗句体会语言特色。
  ②注意对诗歌语言特色的概括词。
  【例题精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送 李 端
  卢 纶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 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 “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C. “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下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