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三课时,约7170字。
师 说
温州永临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 程俊超
【学习目标】
1.学习积累并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理解分析并批判吸收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定义、作用、必要性、以及从师的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尊师重教、虚心求教的良好品德。
3.学会诵读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
4.鉴赏本文运用对比论证、反复论证加强说服力的写作方法以及下定义、举例子、引用等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积累并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理解分析并批判吸收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定义、作用、必要性、以及从师的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尊师重教、虚心求教的良好品德。
【教学难点】
理解分析并批判吸收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定义、作用、必要性、以及从师的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尊师重教、虚心求教的良好品德。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要运用于第一课时学案教学)
诵读赏析,点拨讨论。(主要运用于第二课时赏析教学)
强化背诵,知识巩固。(主要运用于第三课时知识落实)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说师”导入《师说》。例如讨论“名师出高徒”、“师傅领进门,学艺靠自身”、“三人行必有我师也”、“三个臭皮匠,顶得上一个诸葛亮”等观点的正确与错误。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如下内容:
1、课堂任务:疏通文意,积累、归纳并掌握相应的文言知识:重点实词与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重要句式、一词多义、文学常识以及课后练习。尝试背诵全文。
2、学习方法:
①教师布置自学任务;
②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课文注释和参考资料,结合自己也有知识结构,初步完成文章的字词梳理,并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
③合作探究:同学四人一组,按教师布置任务分工合作,各人承包一部分,并负责本部分内容的攻坚工作以及本小组同学知识掌握任务的落实。将实在解决不了的任务记录下来,提交给课堂讨论。
3、学生自学参考资料:
(1)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传授)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2) 古今异义
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句读 古义:句子停顿的地方。如:句读之不知。
今义:看字发出声音
小学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如:小学而大遗。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众人 古义:一般人,普通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远矣。
今义:许多人。
所以 古义:特指代词“所”+介词“以”,相当于“用来……的”。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不必 古义:不一定。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3)词类活用
吾师道也(名词“师”用作动词,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师”用作动词,表自动,从师。下文“则耻师焉”“师道之不得”同此)
或师焉(名词“师”用作动词,从师学习)
不耻相师(名词“师”用作动词,表自动,学习)
吾从而师之(名词“师”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而耻学于师(形容词“耻”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孔子师郯子(名词“师”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惑”活用作名词,疑难问题)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前面的“圣”“愚”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后面的“圣”“愚”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4)重要句式
1) 判断句: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
②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
2) 被动句:
①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3)宾语前置句:
①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4)介宾短语后置句:
① 而耻学于师。 ② 不拘于时,学于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