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有19道题,约9080个字。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
第一部分(22 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4 分)
①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táng()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翻滥着一种热情。
②故乡的土rǎng()是香的,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ráo()……没有人能忘记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huì()和痴辱。
(1) 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胸táng_________ 土rǎng____________
丰ráo___________ 污huì_____________
(2) 指出文中的错别字,并修改(2 分)
错别字
改正
2.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 分)
①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②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李白《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________《逢入京使》)
④东市买骏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⑤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________《竹里馆》)
⑥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 名著阅读。(4 分)
(1) 下面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2 分)
A. 《骆驼祥子》是作家老舍(舒庆春)的中篇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
B.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车子,却冒险地牵回了三匹骆驼。
C. 虎妞让祥子买车“吃车份”、做小买卖的生意,但祥子不屑一顾。
D. 祥子计划着自己的新生活:曹先生是“圣人”,必能原谅他,帮助他,给他出个好主意;顺着曹先生的主意去作事,而后再有小福子的帮助,他打外,她打内,必能成功。
(2)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
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一句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方法,既表现出祥子当时痛苦的感受,又暗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4 分)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 “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选自《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 年12 月21 日人民网)
【材料二】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目前中小学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比例已经提升了,这很必要。诗歌朗朗上口,又有节律,读起来能调节身体,还能调节心情,孩子们会很喜欢。”(选自《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好三件事》,2018 年3 月20 日教育部网站)
【材料三】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量统计
版本 总数(篇) 年平均数(篇) 增长率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2013版 69 64 11.5 21.3 79.7% 93.8%
2017版 124 124 20.7 41.3
【注】小学学制为六年,初中学制为三年。
(1) 阅读材料三,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明拿到语文书说:“我很想学好古诗文,但它太难了,学不进去。”请你联系上述材料,写几句话劝说小明。(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38 分)
阅读这首诗歌,完成5 一6 题。(5 分)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5. 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