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测试卷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高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br>
<br>
在前项基础上的深化,是在考查了文言文的语言知识和内容理解的前提下,进一步对处理语料中的信息、归纳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作者的看法等方面提出分析综合的能力要求,又分为下列三条。<br>
1.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br>
筛选并提取文言文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意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它可以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所供语料的目的。这种对信息的筛选和提取,最常见的是定向考查的方式,即挑选若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一组。<br>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br>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这是考查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综合能力,其难度显然要比把握文意又高了一层。这种归纳概括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要求学生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br>
这种考查经常采用多角度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作出较为全面的内容归纳和概括。<br>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br>
这也是对阅读材料内容的分析概括,与前一条“分析文章的内容”不同的是,它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试题的难度也往往会相应增大。<br>
考查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要求学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而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或概括,以区别于文中的其他内容,或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单纯罗列,要求较高。<br>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br>
(一)其年①九月,盛开选举,或有诈伪资荫②者。上令自首,不首者死。俄有诈伪者。大理寺少卿戴胄断流③。上曰:“联下敕不首者死。今断流,示天下以不信。卿欲卖狱④乎?”胄曰:“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今既付有司,臣不敢亏法。”上曰:“卿自守法,而令我失信耶?”胃曰:“法者,国家之所以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流,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若顺忿违信,臣窃为陛下惜之。”上曰:“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br>
注 ①其年:唐太宗贞观元年。②资荫:资,资历。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代官爵而受到封赏。唐代选拔人才注重出身门第和本人资历,所以有些考生就弄虚作假,冒充名门,虚报资历,以骗取官职。③流:古代五刑之一,把罪犯逐到远方,俗称充军。④卖狱:受贿而减免罪犯的刑罚。<br>
(二)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①来,闻跸②,匿桥下久,以为行过,既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下所与天下公共也。今当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为是也。” <br>
注 ①县人:外县的人,不是京城里的人。②跸:帝上出行时开路清道。<br>
1.选出“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译文正确的一句( )<br>
A.天下执法人都对法律看得轻,叫老百姓如何是好呢?<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