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二板块专题一第一编第2讲文言虚词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7/4 15:13:5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4180字。

  第2讲 文言虚词
  关于“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一考点,《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了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名称速记:之乎者也,因为所以,何则而与焉,于其乃且若)。
  学习文言虚词,我们首先要准确把握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其次要掌握有关虚词的推断方法。
  一、高考考什么——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
  这里的文言虚词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因为有部分文言词语既有虚词性质,又有实词性质,其意义也包含虚指意义和实指意义两方面。我们在掌握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时,尤其是掌握常考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时,要“虚”“实”并重,打牢坚实的基础。
  ——————〖1.而〗—————————————————————————
  [一文串记]
  读下面的小故事,写出各句中“而”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7)思也。众应之,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参考答案:(1)连词,表并列。
  (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你,你的。
  (5)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
  (7)连词,表修饰。
  (8)复音词“既而”,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接。
  (10)复音词“而已”,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一站归纳]
  (1)代词
  通“尔”。用作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如:
  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羽本纪》)
  (2)连词
  ①表并列关系。不译或译为“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②表递进关系。并且,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③表承接关系。不译或译为“就”。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始得西山宴游记》)
  ④表转折关系。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⑤表假设关系。如果,假如。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⑥表因果关系。因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
  ⑦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后面的动词,一般不译。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3)复音虚词
  ①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