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三部分微经典
- 资源简介:
约55660字。
主题一 孝悌仁爱
孝悌仁爱(一) 曾参之孝
【品——培养语感利“断句”】
曾子①耘瓜误斩其根曾晳②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晳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晳而闻之知其体康也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曾参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③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④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
——《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
【注——“文化常识”厚素养】
①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弟子。②曾晳:姓曾,名晳,字子晰,春秋末年鲁国人,曾参之父。③瞽瞍(sǒu):人名。古帝虞舜之父。传说他溺爱舜的弟弟,多次想害死舜。时人认为他有目不能分辨好坏,故称他为瞽瞍。④烝烝(zhēnɡ):醇厚貌。
【读——熟读成诵意自知】
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晳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晳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晳而闻之,知其体康也。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曾参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
——《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
【练——练牢基础傲高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曾子耘瓜
(2)建大杖以击其背
(3)向也参得罪于大人
(4)其不孝孰大焉
(5)遂造孔子而谢过
参考答案:(1)锄草 (2)举起 (3)刚才 (4)哪一个 (5)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退而就房/造孔子而谢过
B.使人请于孔子/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
C.孔子闻之而怒/舜之事瞽瞍
D.知其体康也/其罪奚若
解析:选A A项,都是连词,表顺承。B项,介词,表引进对象,不译;介词,在。C项,代词,这件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D项,代词,代“他自己”;指示代词,这,那。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进于曾晳曰
(2)退而就房,援琴而歌
参考答案:(1)状语后置 (2)省略句,“退”前省略主语“曾子”。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
译文:
参考答案:刚才我得罪了父亲大人,父亲大人用力来教训我,没有受伤吧?
【译——素材积累助写作】
曾参在瓜地锄草,错把瓜苗的根锄断了。他的父亲曾晳发了怒,拿起大棍子就打他的背。曾参倒在地上,好长时间都不省人事。好久曾参才苏醒过来,高兴地站起来,走上前对曾晳说:“刚才我得罪了父亲大人,父亲大人用力来教训我,没有受伤吧?”曾参说完回到屋里,弹着琴唱起了歌,想让曾晳听到,知道他身体没有问题。孔子听到这件事发了怒,告诉门下的弟子说:“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来。”曾参自以为没错,让人告诉孔子他要来拜见。孔子对来人说:“你没有听说过吗?从前瞽瞍有个儿子叫舜,舜侍奉瞽瞍,瞽瞍想使唤他的时候,他没有不在身边的;但要找他把他杀掉时,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