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12/25 20:12:2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4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680字。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重难点)
  能力目标,体味各首诗歌中作者所创设的意境,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感目标,感受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领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和生活情趣。
  第1课时
  1.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重难点)
  3.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难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是哪种文学体裁取得的成就最高?(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教学新课
  (一)常识简介
  1.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于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2.写作背景。
  《观沧海》选自《曹操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二)朗读指导
  1.学生自读,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2.教师范读,正音解词。(或播放录音)
  3.学生齐读,要求准确整齐,有节奏感。
  4.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三)合作探究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
  明确: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明确: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的,与诗的内容无关。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明确:“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
  目标导学二: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常识简介
  1.作者简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