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小说是怎样叙述故事的题型答题角度总结
- 资源简介:
约12800字。
小说是怎样叙述故事的题型 答题角度总结(一)
一.设问方式
1. 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很有特点,请简要说明。
2. 作品是怎样叙述……故事的?
二.答题角度总结
1. 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2. 叙述人称及视角:
第一人称,(作用:给人真实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
第二人称,(作用: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强烈呼告。)
第三人称,(作用: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客观描述。)
视角:全知全能视角、有限视角、客观视角
3. 情节安排(构思)技巧:线索、悬念、伏笔、照应、铺垫、抑扬、对比、衬托、突转、以……话题引入。
4. 叙述安排上的技巧:对话、心理、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回忆与现实交织、时空集中。
补充说明: 第三人称又分三种,分别是全知视角、受限视角和客观视角。
第三人称中,“全知视角”是绝大多数的故事所采用的手法,此外,历史文学作品也大多采用这一手法。在这种视角中,作者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他的描写不存在任何客观限制,哪怕是世界上不可能有第二个人知道的事,也可以写得活灵活现,比如他可以写一个人行动前的心理独白,也可以写一个永无破获之日的案件真相。但有一点,那就是他写的必须是这部作品中的“事实”,举个例子,他不能在作品里先写“老王死了”,后来又说“老王其实没死,他是装的”,而只能借助作品中某个人物来“以为老王死了”。
第三人称中的“受限视角”就是从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出发,作者的认知不能超越这个人物的认知,也就是说,是“从这个人物的眼睛看出去的故事”,可以写这个人物的心理活动,但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因为这个人物不可能了解,也不可以写这个人物不可能看到或知道的事实,顶多只能通过别人的转述得知。不少侦探作品采用“受限视角”,最著名的就是《福尔摩斯探案集》,所有的叙述都是从华生大夫的视角出发的,而非全知全能。
第三人称中的“客观视角”类似于电视台的新闻采访,作者把自己放在和读者同样的层面上,只能以客观的角度去了解事件,他不会比读者知道得更多,因此没有作者的“优越感”,他和读者的认知是保持同步的,同样,用这种手法的话,也不能直接去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而只能记录人物展现在外的语言和行为,剩下的交给读者去评判,也就是只能记录人物“怎么说”、“怎么做”,但不能记录“怎么想”。
三、专项训练(1)
戏
杨轻抒
园子里安静得像一支蓝调的曲子,像一个人死去了一般。夕阳淡黄,越过老墙,左一划右一拉地抹在只剩下一片半片青瓦的屋顶上。
台子是水泥的,但已经看不出水泥的痕迹了,因为上面积了厚厚的一层灰。灰尘这东西很有意思,就像时间一样,一层一层堆上去,要不